做廣播處長的條件 編輯室 2008年3月12日星期三 上午10:27 作者:廖長仁 溫哥華歌鄰基督教會牧師 自從前香港廣播處長朱培慶因尋歡,兼在街頭跟記者玩麻鷹捉雞仔的醜態暴光而請辭後,廣播處長一職一直懸空。 雖然政府已在首輪招聘中收到20份申請,但仍以未有適合人選為由,在本月二十日宣佈放寬學歷條件,要求應徵者若沒有大學學歷,只須在廣播或傳媒行業有十五年工作經驗。 此言一出,馬上引起質疑,認為政府是已內定好人選,於是修改招聘要求,為心上人度身訂造上位機會。再加上阿爺喉舌雜誌《紫荊》於今年2月號撰文讚揚白頭佬周融,而經此一 改,周融就由不達標變為達標,令人懷疑政府有蠱惑。 其實特區政府緊張廣播處長人選並非秘密。自回歸以來,香港電台一直是一枚政治炸彈。如今有此良機,怎會不悉心安排?而公眾馬上提出質詢,亦顯示職位的敏感性。所有的矛 頭原本直指向政府,但政府都還未接招,就已殺出個周融應戰。 在記者會上,周融先指廣播處長是個人工低、工作多的「三煞位」,如非有「犧牲小我,完成大我」的精神,斷不會申請這職位。之後更指摘有人「學歷歧視」他,然後戲劇性地 站起來,高呼「我不可以畀這些歧視拚搏向上的人得逞,所以我今日站出來,同大家講,我正式申請廣播處長一職。我係要証明,即使無大學學位的人,都不是畀人侮辱,畀人歧 視的。」 本來投入的演技有助形象的推廣,但其「學歷歧視論」卻暴露了他思考邏輯上的粗疏。 「歧視」一詞,在中文上幾本上是非常負面;但在英文 discrimination 的意涵就較豐富。 例如男人不准入女廁,是一種 discrimination。大近視不能當飛機師,也是一種 discrimination。這類形的 discrimination,technical 一來說,屬於「區別看待」 (differential treatment)。 Discrimination 屬於「歧視」還是「區別看待」,主要是看用作區別的條件是否「適切」或「相關」(relevant)。 例如「男人不准入女廁」的區別條件仍基於兩性間的分別,心理因素和人身安全等相關的考慮,故屬合理的discrimination,不含「歧視」成份。 若果「只有有近視的男人不准入女廁」,區別條件「不相關」,這種 discrimination 就算為「歧視」。 廣播處長乃屬高官要職,你可是指大學學歷是「非必要」(not necessary),但進而指摘人家「學歷歧視」就是思考不周,過了火位。 現在政府強調廣播處長的條件乃只須在廣播或傳媒行業有十五年工作經驗,似乎不夠周密,只可視為 on paper 的基本條件。事關廣播處長不是一般的DJ、記者,而是一個非常敏 感的高職,申請者除了拚搏向上和IQ爆硼外,亦要有高度EQ和政治智慧。周融今次出招,反而自暴其短。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