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会如何关顾宣教士家人 林兆源牧师深刻反思

教会如何关顾宣教士家人 林兆源牧师深刻反思
图为一韩国宣教士家庭。
差传机构不断鼓励教会及信徒关心宣教士,而近年宣教士家人的关顾亦成了重要的课题。

不少宣教士因为"上有高堂,下有幼稚",无法专心服侍而选择离开宣教地。这情况尤其可惜,因为据差联2013年统计,本港宣教士的人数本身虽近年"创新高",但亦仅维持在约500之数,更借得关注的是宣教士年龄有上升之势,平均年龄已相当高,十年内退休的宣教士亦相当多,已无法承受更多的流失。

数据显示,500多名宣教士中有家庭180个,而宣教士子女达247名。有29个家庭育有1名子女、65个家庭有2名子女、25个家庭有3名子女,更有两个家庭有4名子女,以及一个家庭有5名子女。

另一项关于宣教士子女(俗称宣子, Missionary Kids, 简称MK)的调查显示,约7成被访宣子在五岁幼龄时已跟随父母到宣教地,近两成6至11岁初到工场。宣子是"第三文化一族"(是Third Culture Kids, TCKs),常要跟随父母移居工场、培训地或进修地,举家迁移是常有的,他们往往出现身份、交友、学习、语言、生活适应等困难,难免令父母担忧。

为此,作为最大宣教机构联会的差联发展了专门关顾MK的事工,包括建立了有效的机制在各方面特别是教育方面帮助他们,例如支持他们入读宣教当地收费高昂的国际学校,或设立大学基金供他们接受高等教育。

此外,当本港宣教土老化、平均年龄达47岁的现象下,不少宣教士的父母(宣父母)已介乎七十至八十的高龄,甚至身有顽疾无法照顾自己,可见宣教士亦有为了照顾父母而撤出宣教地的考虑。一些差会及宣教士的母堂会会承担起照顾宣父母的责任,例如有教会的差传关怀小组定期会陪伴宣教士的父母,代替前线宣教士服侍双亲,使他们的宣教工作更无后顾之忧。

平安福音差会总干事林兆源牧师在最近一期《华传》探讨关顾宣教士父母及子女的问题,并作出更深刻的反思。他认为虽然教会出力照顾MK及宣父母的举措相当可嘉,但他认为这样的动员力及关顾不能代替宣教事工本身。他说,教会常有错误的理解,以为差派了宣教士就是教会参与宣教的"高峰",结果教会在这里止步,动员方向变成支持宣教士为目标,渐渐远离神对普世宣教的心意。

另一个危险是宣教士将肢体对自己父母及子女的关心当作"福利",忘了这是出于自然的爱心行动,却寄予厚望,对未尽己意的安排多加批判。他指出宣教士奉献自己作宣教之时应凭信心将人生、儿女、父母等交托主,另一方面教会亦应将关爱宣教士看作与他们同心在宣教上努力,如此结成美好的宣教伙伴的关系。

他向作宣教士的提出建议,说对于下一代要尽早为照顾儿女作出计划,对于父母,可带领他们信主后才出工场等,不要以"我是宣教士"作为理由要求别人对自己家庭给予帮助。

他提醒:"爱是一种关系,不是制度",值得差会、教会及宣教士深思。

让世界听见基督教的声音

你一次性或持续的支持,能让任何人都能免 费阅读《基督日报》的所有内容。

⽀持优质基督教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