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理会恩安堂上下同心 "逆旅"中经历大转变

"突破"11月再办"逆旅先锋2005—突破全人历奇筹款"

循理会恩安堂上下同心 「逆旅」中经历大转变
参加者回想起"逆旅"时仍津津乐道。﹙图:基督新报/Chris Chan﹚
循理会恩安堂上下同心 「逆旅」中经历大转变
恩安堂传道人Simon﹙上﹚及弟兄姊妹﹙中/下﹚都在"逆旅"中得到不少人生经历。﹙图:基督新报/Chris Chan﹚
循理会恩安堂上下同心 「逆旅」中经历大转变
循理会恩安堂弟兄姊妹在参与"逆旅"过程中彼此熟络起来,教会气氛大大改变。﹙图:基督新报/Chris Chan﹚
突破将于11月再举办"逆旅先锋2005—突破全人历奇筹款"。"逆旅先锋"过去已连续3年举办,效果理想,今年会再接再励。

More than 历奇

"逆旅先锋"是一结合了城巿单车越野定向攀岭溯闲、星夜旅程、游绳下降的历奇活动,但它不单是一个挑战活动,突破更强调在过程里,参加者能发掘自我生命潜能和意义,并且群体关系在彼此服侍过程中被建立起来。

"逆旅先锋"的目的,是"在大自然环境中,透过综合的历奇挑战活动,以非竞赛形式,让每位参加者发挥个人坚毅精神及潜能,激发团队合作、超越自我的勇气,体会克服逆境的乐趣,用心体会青少年全人成长的需要"。

建立年青人的抗逆力(Resilience)

"突破"有感时下青年很多缺乏信心、盼望和爱心,生活显得被动、活在抑郁里,或在沉溺中,因此希望与青年人同行,透过历奇建立团队精神和培养他们的"抗逆力"。

"逆旅"的另一特色是,它的时间并不限于进行历奇活动的数十小时里,参加者亦不但有直接参与历奇的队员,重点更在于支援伍的支持。

此活动亦为了筹募突破发展表少年的工作经费,目标是150万。

这次本报访问了一个因"逆旅先锋"而改变的教会—马鞍山循理会恩安堂,看看"逆旅先锋"怎样让教会成员得到生命成长,并且怎样提高教会整体气氛。

因著同心 — 整个教会气氛都被改变

循理会恩安堂在03年开始参加"逆旅"。发动者传道人Simon本来对"逆旅"没抱很大的期望,只当作一个普通的历奇活动,没想到"逆旅"把整个教会气氛都改变了:从前年轻与年长的弟兄姊妹只知名字,但如今"揽头结颈"是常事。

在出队前有许多准备的过程,传道人Simon成了统筹。弟兄姊妹都称赞他是一个好领导,他的毅行者经验为队员的准备带来不少帮助。然而Simon怎样解释逆旅的成效呢﹖"是同心。"大家上下一心,为参加"逆旅"的弟兄姊妹做准备。Simon表示,当教会公布了参加"逆旅"后,教会里不同年龄的弟兄姊妹主动地联络他:有的人愿意成为参加者,有的做支援队。全教会上下都纷纷作出金钱和物资上的"贡献",可说是全民皆兵。结果,所有所需物资都在大家合力之下无一缺欠。

Go!走过逆旅

"逆旅先锋"在突破青年村集合,在简单的开幕礼后,"逆旅"就开始了——从开始一刻就意味著要走完。

逆旅队员在旅程里会遇到不少挫折惊怕。恩安堂队员分享最难忘的一次经历:那次他们报名后曾"探路",熟悉路线。不料,大会因最后一段路环境危险而改动了路线。那是一条涧路,4位成员原以为走20分钟即可,殊不知却踏上一条仿似无尽的路。他们走呀走,大家都感到疲累了。"那是最辛苦的一段路。"成员分享。有些成员累极了,双腿仿佛已不属他们。队长建议大家先休息一会,吃吃东西再走,不断鼓励队员继续走下去。最后在队长的鼓励下,走了2小时终于到达。

成员说,过程中即使极疲倦、难过、挫折和气馁,却不得不走下去,亦不能回头,因为面前只有一条路。这不正像基督徒的人生路吗﹖

Supporting by LOVE — 面对逆境的动力

恩安堂第一年参加的是8小时的"体验组",每4人一队,参加队员要行约15公里的山野路程。但是他们的参与绝不限于这4个人并8小时,事前的准备功夫更是牵涉了全教会弟兄姊妹。参加者都异口同声地说:"最辛苦的不是我们,反而是支援队!"

除了出发前的行山装备,以及每队8千元的筹款目标外,在行山过程中的支援可能比行山的更辛苦。

支援队员在山上等候也不是一件轻松事。"逆旅"在每年11月举行,山上温度极低,曾有一年温度低于10度,队员在山上帐幕里"苦候"队员。"在那里能喝到一杯热的饮料,是一件非常感恩的事!"参加者说。支援队的工作主要是为参加者准备食物,让他们在支援站﹙Check-point﹚重新得力再上路。

恩安堂的支援队在过程中显出了无比的爱心。"他们准备的实在太丰富了,简直就是"皇帝宴",有寿司、零食…有一年更有火锅!"参加队员似乎仍在深深回味当日情景。深山中哪来的火锅呢﹖原来支援队亲自把煮食器具、食物、甚至是水揹上山岭,然后为行山队员煮食,连"突破"同工也羡慕不已。

支援队在"逆旅"中不单提供食物那么简单,原来更扮演了极重要的角色,可说是"爱的支援队"。

"你们各人的重担要互相担当,如此,就完成了基督的律法"﹙加6:2﹚支援队的担当,让成员在逆境中得到力量。队员分享,有一次当行山至极疲累想放弃时,想到支援队队员在等候他们,因著这份爱,他们有力起身再走。

参加者到了支援站后,除了得到支援队的爱心事奉外,"突破"亦设有按摩队和"心灵辅导站",让队员身、心都得到恢复。往年蔡元云医生也亲自在场替队员打气。

"突破"同工Tracy提出了一个很有趣的观察:在众多队伍中,能带喜乐共同地面对逆旅中的恶劣处境的,都是有支援队的队伍;反之,没有支援队的队伍成员很容易吵架,行得更吃力。因此今年的"逆旅先锋"组织支援队不再是自由选择,而成了必须的参加条件。

年年再接再励

恩安的弟兄姊妹全情投入"逆旅"。参加第一届"逆旅"时他们特地自制了一款Team-shirt,成了最突出的team。突破同工说,从他们开始以后两届自制队衣的组别多了起来。穿著自家特制teamshirt,士气也特别高昂。他们在甚至在终点站开设"庆祝会",开香槟以欢庆队员成功走完"逆旅"。

恩安堂弟兄姊妹参加第一年"逆旅",兴致勃勃的要参加第二年,更要向高难度挑战,因此第二年他们参加了难度更高的探索组,在16小时内完成约30公里路程,挑战攀岭溯涧及星夜路程,第三年更参加"挑战组",在24小时内完成约55公里的高难度路程。

发现自我潜能—原来我也能做到

在逆旅中果真能让人发掘自我潜能,组员表示他们的自我发现及组员彼此间的认识都增加了。一位姊妹在第一年中本为支援队成员,后因一个行山队员受伤而被逼"顶硬上"。本来还担心自己不能做到,后却发现原来自己"可以"。此外行山队里有一个外表文弱的姊妹,在24小时"逆旅"中竟表现出最好体力,实在令人意料不及,亦真正认识了她的另一面。突破同工亦分享了过往参加者在活动过程里经历生命突破和成长的故事﹙两个青年人的故事——从逆旅中体验生命的历奇﹚。

"过来人"分享:

以下是一些由突破提供的历年参加者分享:

程国雄 "越野先锋队" 2003年队伍 "我与太太及一位教会的少年人组队参加。在旅途中,这位少年人大腿抽筋,我也为他擦了几次油及按摩大腿,行程因而拖慢。我心中盘算及告知太太想要求少年人在茅坪休息及随支援队下山。太太说这时是表现爱心的时候,我们不应放下这少年人不顾。我听后觉得很内疚,像圣经中"好撒玛利亚"人的故事,我只专注目标的达成,疏忽了对人的照顾。这趟上山的经历,提醒我要把人的需要放在首位。" 

阿妹 "巴辣队" 2002年队伍 "......阿妹体会个人的本质并不是挨不得苦的"大小姐",只要有人同路,她的"小宇宙"便能发挥。昔日因为朋友的疏础蚖~入歧途,浪费了数年的青春岁月。今天,因著导师们的鼓励、同行而完成了这巨大挑战,学习坚持不放弃。" 

李志炜 "谭李丽芬非苦队"2003年队伍 "......经过今次旅程,真是获益良多。首先就是能够证明自己有能力完成挑战,这对我来说是非常重要,因以往曾参加一个类似的活动,但途中因为膝部伤患困扰而退出,这一次的肯定令我增强不少自信心。其次就是在过程中体会到一些道理,可以应用于生活上,例如做任何事之前的准备功夫非常重要,不论在任何方面,只要准备越充足,信心便越提升,行事亦越顺利。当遇上困难时,便要抓紧目标,确定正确方向,要当机立断,勇往直前,便能克服种种困难,直到终点。而最重要的,就是要团结一致,互相帮助,互相扶持,发挥团队精神,再加上各人坚定的意志和毅力,相信就算再艰苦的任务,都必定能够顺利完成。…… "

叶向华 "Contemplation"2004年队伍 "……时间是晚上九时四十五分。Supporting Team为我们准备的晚饭丰富得令人感动,有饭、粥、汤、甜品、水果、朱古力、饼干等,应有尽有,简直就是"帝王级的享受"。不久,朱红、Alvin、Wilson、Daniel那组和Alex、Peter那组也相继到达。很多人都在饭后享用专业的Massage (但正因如此,让我们在晚饭时间耽误了接近两小时)。……"

今年的"逆旅先锋"将在9月23日截止报名,而"逆旅"则在11月19至20日西贡、沙田及大埔区举行。名额120队,每队4人,须自组支援队,并且每队最少有一队员具基本野外定向知识。

有关查询可电2377 8507。

"突破"网址:www.breakthrough.org.hk 两个青年人的故事——从逆旅中体验生命的历奇 逆旅先锋历届精彩片段

让世界听见基督教的声音

你一次性或持续的支持,能让任何人都能免 费阅读《基督日报》的所有内容。

⽀持优质基督教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