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諧之歌》自序

這本書我以誠、以愛獻給青年讀者和愛好讀書的朋友!書中共有90篇,分成六卷,在卷前,各附上照片。這幾張照片攝於不同的地點和不同的日期。古雲:「行萬裡路,讀萬卷書。」藉著這幾張照片,我想對我的人生也可增加點滴的了解。 回想書中各篇,我是抱著「不要求自己的益處,乃要求別人的益處」的心志而寫成的。 畢加索說:「我的畫,就是我的血。」我願仿這一句型,說:「我的書,就是我的心。」記得,在我青年時,我曾經寫信給《半月文藝》的創辦人,最近,在我的日記本中發現了他給我的回信,信上說: 敬群, ......從卅九年(即1941年)我就預感到你對文藝工作有很高的興趣。雖然我們沒有見過面,你給我的信中,對你工作的態度及興趣可說已有至深的瞭解。果若你願意從事文藝工作的話,我很想希望你能來此給我幫忙:襄助《半月文藝》發展中的工作,不知你的意見如何?...... 這是程大城先生所寫的回信中一段話。雖然沒有見過面,他卻了解我的態度、興趣。我也深深得到鼓勵。作者與讀者之間,籍著文字交流,是一件不可否認的事實。 記得,中世紀的大思想家波伊丟斯,在他所著的《哲學的安慰》一書中,將人生的際遇一層一層的描繪,書中記載:「人類的幸福充滿了掛慮,既不至於完全,也不能久留不逝。一個人也許有許多財富,但他的出身和教育又使他羞辱。另一個人是出身名門,但為窮困所迫而不能成名。第三個出身既好,又有好的教育,但因爲沒有良妻,也覺得人生苦惱。還另有一個人有快樂的婚姻,但沒有兒子,自己的財產祇好由非親生的兒子來繼承。再還有一個人幸有兒女,又因兒女不肖,而悲傷哭泣。所以沒有一個人是滿意自己的運氣,而有內心的平安。」唉!波氏文中的五種人,豈不就是世態的縮影?人都在痛苦中掙扎,從哪裏得到真正的安慰呢? 記得,2005年七月中旬,我參加了世界浸信會世界聯會成立百年慶祝大會。自世界150多個國家的與會者,來到英國伯明罕大城。開幕典禮那天晚上,有四十多位來自不同的國家、以不同的語言,在臺上輪流地念約翰福音三章16節: 神愛世人,甚至將祂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祂的不至滅亡,反得永生。 當時,我聼到那四十多位代表,以不同的語言誦讀的聲音,我的心深深感動,畢生難忘。 他們的聲音非常和諧,是最美最善的聲音,比交響樂團的演奏更加感人。“不至滅亡,反得永生。”那是人生最大的安慰。 神創造宇宙萬物。宇宙這一英文字UNIVERSE是由拉丁文而來。在拉丁文UNI意即:一,VERSE意即:歌。換句話,宇宙是和諧的(詳見「和諧之歌」一文)。 我國古代的人稱身體有病的人爲「違和」。如今醫學界發現,人的病,又的肇端於某一個細胞出了毛病,逐漸變化,甚至成爲癌症。從宇宙、人體、社會、囯與囯之間,假如一旦失去了和諧,就會造成可怕的後果。可見和諧是多麼的重要呀! 這本書,也可說是——「青年勵志文集」因爲書中搜集了好多位中外名人、學者……,他們的成功都可以作爲我們的借鑑,作爲我們效法的榜樣。例如:「二十一個字踏上了成功之路」,「不平凡的歌手」等。書中的真人真事都含有極大的挑戰和鼓勵。藉著書中的故事,必可得到益處,甚至能達到成功的目的。 我熱愛青年。記得《基督教論壇報》的副刊在張曉風主編任內,曾經向青年人做過一次問卷調查:哪一位作者的文章是青年人最喜歡的。我曾經接到他們給我的報告,說我也是所喜歡的其中之一。我深得鼓勵。在這本書內,有好些是為青年寫的。 最後,本書的出版承蒙下列諸位的協助和指教,筆者在此以真誠的愛心,向諸位深致衷心的謝忱: 周聯華博士為本書書名題字; 作家圈內公認的散文大家王鼎鈞先生為本書作序; 紐約柯捷出版社曾璧華女士為本書編輯; 我的妻子為本書的出版建議和支持。 但願神厚厚的賜福報答,我也以虔誠的心,求主賜福給每一位讀者,得到天上來的安慰,並請讀者先進多多指教,一切榮耀歸與上主! 俞敬群 寫於紐約東河畔寓所 2008年4月17日
讓世界聽見基督教的聲音

你一次性或持續的支持,能讓任何人都能免 費閱讀《基督日報》的所有內容。

⽀持優質基督教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