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喜樂合唱團」專訪:他們如何展開傷健事工﹖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台灣「喜樂合唱團」專訪:他們如何展開傷健事工﹖
四位成員——李繼吾、喜樂合唱團許秀柱、曾國雄與團長林德昌分享了面對傷健人士應該如何展開更有效的事工。
近日,台灣伊甸福利基金會的「伊甸‧盲人喜樂合唱團」專程來到香港進行『愛的傳遞20周年巡迴感恩獻唱佈道會』的演出。四位成員——李繼吾、許秀柱、曾國雄與團長林德昌的經歷可以說是聖經裡的「巴底買」的現世版。

他們童年時或者先天或意外導致視障,從此生活在絕望與無助之中。在這樣的狀態中,他們先後認識了信仰並來到伊甸的大家庭中,心靈的傷痛逐漸被醫治,重新被喜樂所充滿,幫助更多軟弱的人。

因此,他們創立了喜樂合唱團,傳福音的同時積極展開針對視障人士的事工,教導他們多種音樂、盲人電腦等多種才能,帶動了很多盲人開始從事多種職業,排除了一般人認爲視障者只能以按摩業爲生的刻板印象。台灣公益資訊中心將喜樂的奇蹟評價爲「視障生涯的一大突破」,高度讚揚了他們爲視障人士所作的貢獻。

本報記者與四位盲人音樂人進行了專訪,他們從自身的經歷出發分享了面對傷健人士應該如何展開更有效的事工。

授視障人士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喜樂」多年來服侍於視障人士,特別是那些由於意外事故導致中途失明的人士。四位成員在談到如何幫助視障人士時,也有非常獨到的見解。

許秀柱分享說:同爲視障人士的經歷,使他們可以更能理解並且走進視障朋友的心。他舉例說:很多視障朋友希望得到電話上的輔導,當時有一個弟兄非常自暴自棄,用烟和酒麻醉自己,主管的幹事沒有辦法進入他的心裏,於是就只能把這個弟兄交給「喜樂」。我非常能够體會他的心情,因爲我曾經也是這樣滿懷抱怨,沒有辦法接納自己。他的痛就是我的痛,我不知道能幫助他什麽,只是請他到我的家,他來了之後我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抱住他,跟他一起流淚,用聖經的話語跟他分享,用上帝的愛來幫助他,讓耶穌的生命真正進入他的裡面。

團長林德昌則更進一步地說到:「雅各書說:信心沒有行爲是死的。到底如何才能切實地幫助視障人士,不是簡單的辦一些慈善活動、旅遊散心,不是授之以『魚』,而是要授之以『漁』。」他以自己在伊甸被幫助的經歷說:「我們爲什麽那麽感謝伊甸,因爲它不是幫我們申請福利,辦旅遊觀光,最大的是知道我們的興趣所在,並且落實到職場上發揮,透過音樂成爲我們的事業,不僅幫助了自己,也幫助了許多視障朋友。」

林德昌對此,專門分享了「喜樂」是如何具體的幫助視障人士的,他說:「視障人士來到我們這裏的話,我們首先輔導他們的心靈,希望用信仰與主的愛來醫治他們破碎的心靈。同時,幫助他們掌握三種技能,一是學習盲文以獲取資訊,二是定向,三是按摩與盲人電腦等。」

他解釋說:「爲什麽要這樣做呢?因爲盲人最大的可憐就是不能够第一手地接受資訊,所以只能透過別人,這就造成了盲人不能自立,只能通過別人的憐憫過活,這是極度不穩定的。給他魚吃,不如教給他如何釣魚。我們希望這三種技能首先能讓視障朋友做到可以第一手獲取資訊,並且能够傳給別人,之後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職業,從而不要再依賴別人,使自己的存在變得有尊嚴與價值。」

林德昌也分享了事工中的艱難:「不少人只是抱著到我們這裏學習一些基本技能的想法,不去接受信仰。沒有辦法觸摸到神的靈,其他的也是很難的。 但無論如何還是很感謝的,因爲連耶穌醫治了十個大麻風病人,也只有一個回來感謝的,台灣有5萬多視障朋友,看到那些接受信仰回來報恩的人真的是很感謝神的。畢竟信仰是個人化的事情,我們不能强迫他接受信仰。」

「即使沒有接受信仰,但是他掌握了生存的基本技能,能够自力更生,還能够告訴更多視障朋友,可以來到伊甸尋找幫助,我們也是很感謝的。在信仰上,除了做了我們應該做的之外,只能是祈求神的憐憫與聖靈的感動,讓他們真正的接受信仰,因爲惟有信仰的根基才能讓他們真正站立起來。」

相關新聞: 四位視障音樂人以愛化解身體障礙 (2005-11-06) 現世版本巴底買——心口呼喊讚美神 (2005-10-20) 台灣「愛的傳遞」喜樂合唱團感恩二十載(2005-09-28)

讓世界聽見基督教的聲音

你一次性或持續的支持,能讓任何人都能免 費閱讀《基督日報》的所有內容。

⽀持優質基督教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