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學上將人的心情形容為「五味架」,而區牧師亦用此來形容信仰上的高低起伏,並帶領大家從不同的角度,積極面對人生各種處境。今天的題目是「生兒育女人間世」,經文取自創世紀11章10至26節。
「閃的後代記在下面。洪水以後二年,閃一百歲生了亞法撒閃生亞法撒之後又活了五百年,並且生兒養女。亞法撒活到三十五歲,生了沙拉。亞法撒生沙拉之後又活了四百零三年,並且生兒養女。沙拉活到三十歲,生了希伯。沙拉生希伯之後又活了四百零三年,並且生兒養女。希伯活到三十四歲,生了法勒。 希伯生法勒之後又活了四百三十年,並且生兒養女。法勒活到三十歲,生了拉吳。法勒生拉吳之後又活了二百零九年,並且生兒養女。拉吳活到三十二歲,生了西鹿。拉吳生西鹿之後又活了二百零七年,並且生兒養女。西鹿活到三十歲,生了拿鶴。西鹿生拿鶴之後又活了二百年,並且生兒養女。拿鶴活到二十九歲,生了他拉。拿鶴生他拉之後又活了一百一十九年,並且生兒養女。他拉活到七十歲,生了亞伯蘭、拿鶴、哈蘭。」
敬畏上帝「五味架」
創世紀是聖經第一卷,既有世界的來歷,亦是創造主跟人類關係聯盟。裡面有人背棄上的過去,亦有上帝挽回人的記載。祖始事件、巴別事件都牽連到全人類。
今天經文是一個新的開始,到此創世紀開始聚焦一個家族、並簡介亞伯蘭出場。
一般人的名字都是輩父母所起,帶祝福或別的含意。亞伯蘭本身名字的字義已難以确定,不過「亞」是父、「伯蘭」是崇高,故有人認為此名意思是「上帝是崇高的父」。
亞伯蘭的名字一直用到創世紀17章,直至上帝說他要另外稱呼「亞伯拉罕」為止。按字義研究,「亞伯拉罕」是「亞伯蘭」字義的延伸。「亞」是父,「伯拉罕」是多國,是「多國之父」的意思。所以可以如此理解:上帝將亞伯蘭的名字延伸為多國的祝福,他既然以神為蒙福的父,自己亦蒙福作多國的父。所以由創世紀11章最後一節一直到17章是由阿伯蘭的名字轉變為「亞伯拉罕」的名字,而其中牽涉了至少24年,因為他離開家鄉時年75歲,第17章用另一名字時是99歲,這1/4世紀的信仰歷程可以說是他敬畏上帝「五味架」的心路。
「五味架」的廚房煮食用詞,大致是甜酸苦辣咸五種味道的架。文學上常用五味架作為人生變化用詞,人生裡有順逆上下,就像五種味道。如何信仰上帝亦是五味架的歷程呢﹖我們承認每個人都是很渺小有限,但我們要承認上帝純善的恩福月時是無人承載,所以亞伯拉罕在信仰上亦是跌跌撞撞,雖敬畏上帝,卻不是活在真空溫室裡,而是有肉有血的世界。
午堂九次的分題都是謀生立足、家庭夫妻、人生得失等,這些都是人間生活的寫照。信仰如何承託我們在人世中有方向的前行呢﹖上帝在遠古向亞伯蘭說話,今天亦同樣會向我們說話,向亞伯拉罕全備的恩典,今天亦同樣會賜給我們。
從亞伯蘭到亞伯拉罕是名字的提升,反映了信仰生命的掙扎和成長。今天凡歸信主的都稱為罕的後裔 ,願我們都一起體會生老病死、喜怒哀樂、恩怨愛恨、悲歡離合的際遇中仍能堅毅信靠上帝,得著人生的恩典。
讀聖經和聽道都是對話的過程,上帝藉著神的話語向我們發出一個一個邀請,我們需要回應上帝藉聖經給我們的生命呼喚,當我們了解經文開放生命後,上帝會用祂的智慧向每個人說話。
生兒育女人間世
創世紀收錄了很多類似的族譜,記載了生命的源流,有研究認為族譜是創世紀的訊息結構。讀聖經一般會跳過族譜,因為裡面有一大堆陌生令人沉悶的人名,但原來族譜的背後隱含重要的訊息。族譜表達了生命的延展,而生命的延展是出於上帝的應許和賜福。
今天讀的經文前是洪水事件和彩虹之後,世界由挪亞和他的後代重新開始,不過接下來的巴別事件亦反映全人類離開上帝。剛才讀的經文是再一次創世紀從閃的後代開始,再不是記載全人類的事,而是聚焦閃的後代。一連串很陌生的名字後,最後出現「亞伯蘭」,所以此族譜的作用是引介亞伯蘭的出場。
細心的讀者可能會留意到家族的壽命越來越短,一直路下去會發現閃到亞伯蘭總共有十代。聖經研究表示,「十」不一定是確切的數字,可能是表達完整的時代。這些都不是族譜的要點,要點卻是「生兒育女」的四個字。生兒育女、生生不息是族譜表達的要點。生兒育女是人世平凡不過的事,不過就現出上帝創世的定律。所以每一個人都有出生,出生亦不是自己可選擇的,但原來人生在世非偶然,生命是上帝的創造、賜與和應許,這是上帝創造時賜下的原理。
我們都是平凡人,像族譜中大多數,無人認識。讀過一次就蒸發了,看似歷史上可有可無的路人甲、路人乙。15、16、17節有個人叫「西鹿」,有人認為希伯來的字根與此有淵源,不過亦不能肯定。所以這裡的所有人包括亞伯蘭若沒有聖經的後部記載的話,一樣會淹沒無痕,不過聖經仍將他們記下來。
每一個生下來的人都是尊貴的
族譜中的人都不知道自己會被記載在聖經,他們寂寂的一生,但默默見證了上帝對他們的應許,每一個生下來的人都是尊貴的,因為都是具體地見證神創世以來對人的應許。我們每人都是父母生兒育女來到世界,所以每個人都在上帝賜福應許下來到世界上。對應於社會的潮流思想正在搖撼很多人,疑惑自己的生存意義和價值,甚至有信徒讀約伯記後輕易求死,疑惑為何要生存下去。即使我們很常態有的家庭和成長的背景,但社會的思潮告訴我們:你的身型、資歷、你所擁有的可評定你生命價值。
如果生命的經歷有不常態的,更容易疑惑為什麼我要在這世界出生﹖棄嬰、孤兒、私生子。當我牧養時,有的弟兄姊妹幾十歲時才發現自己是父母的養子。家裡很多姐姐一個弟弟,很疑惑父母原來不想生下我。我收到一封姊妹的信,眼淚滴到字跡都亂了,她寫道:我沒辦法肯定自己的存在價值,因為我絕對是罪惡所生,長大才知道我是母親因姦成孕。
人世很多悲情,所以我們在很常態的家庭成長,或不常態的悲情情況,人生都有很多難解釋的困難,但無論如何要知道:生命、生存只在於上帝,上帝從來不造「次貨」,不做多餘的。
另一個眼光看「揀選」
讀族譜時,亞伯蘭像其他人一樣被生於世上,這已是很尊貴的。很多人愛問:為什麼上帝聚焦只記載閃族後代呢﹖這揀選的課題一直困擾不少信徒。事實我們不能選擇出生在世上,但我們可以選擇生命的路向,綻放生命的光采。所謂「選擇」,沒被選上的被看為次貨,這是現代人的觀念。我們嘗試用另一個眼光看「揀選」。
很多年前牧會時我探訪宣教時,在當地探訪信徒,其中有信徒是少數民族,家在深山處。整個民族只有六百人口,世上沒多少人知道有他們存在,幸而有宣教士進入帶他們歸主,甚至為他們翻譯新約聖經。他向我表達遺憾,知道有舊約聖經但他們沒有,亦知道資源的緣故,他們的民族不可能有舊約。他簡單的表達了遺憾。回到香港時,他的話留在我心裡面。世上沒多少人認識這民族,教會圈子亦沒有多少人知道這民,不過上帝讓我聽到有這民族並非讓我探秘獵奇,祂讓我知道,原來給我一個責任。我們擁有很多聖經翻譯本,但現在卻有信徒想讀聖經卻沒有他們的語民。於是教會就持他們翻譯舊約。回想起來完全不是出於偉大異象宣教計劃,只是對自己偶然的見聞作出適切的定位,求上帝讓我有機會參與。
從另一個角度亦可以說是上帝揀選我們,祂沒讓另一個人偶然參與此事,而是讓我有機會有此定位。我們有機會有此服侍,非有上帝的揀選,所以「特選」並不見得是世俗的優勝劣敗,而是心懷上帝,對自己所遇的景況、境遇有正面的看法。
閃的後代現在來到亞伯蘭,從他的名字讓我們知道他們懂得持守敬畏上帝,是巴別事件後出現的民族。閃的後代敏銳看到形勢,認定上帝給他們的使命和角色,故上帝的召命來到時他們立即回應。
由族譜的生兒育女可知每個生在世界的人都是尊貴的,不過家家有本難念的經,人的成長、謀生有很多意想不到的問題。我們要學會定位看待上帝揀選的功課——上帝讓你出生於獨特的家庭,上帝讓你生於獨特處境,只有你才有這時機,在你的圈子中見證祂。這就是上帝對你的獨特揀選。所以我們要敏銳的認識:究竟上帝把我放在一個怎樣的生活舞台上面。我們無須總是自怨自艾,但努力活在上帝把我們放在的人生舞台,我們就能體會上帝揀選的精要。我們無人可以選生為怎樣的兒女,但我們每人都可以很好的上演人生的一幕。
總結
讓我總結:我們都是因為父母生兒育女來到世界,人類就是如此構成。我們生活在繁忙的、充滿壓力的都巿,都巿的生活條件、現代人的生活,有時我們遭遇的境遇和困厄很容易讓我們忘記活著本身就是上帝寶貴的創造,要知道、要記得,你的生命是按著上帝創世的大能和應許而來的。我們已在世上生活過一段日子,所以對人生的風險和困苦不會天真,否則我們亦無需用五味架來描述人生。不過我們仍要持守信靠上帝走人生的路並非麻木自己、自欺欺人。生命只源於上帝,每個人都不會是次貨、陪襯品,從上帝可看到自己生命的意義和價值。因為上帝賜我們每人獨特的處境,我們每個人才有獨特的服侍機會、有專利的人生舞台。
亞伯蘭在他時代也是人海孤鴻,是茫茫人海中一個。上帝揀選他,同樣祂亦要我們的生命豐盛。肯定自己的生命,不論有多少外來的辛酸,我們要持定我們因有上帝的應許才來到世上,這相信讓我們有方向和力量面對人生五味架,讓我們在敬畏上帝的五味架中持續的向上、向前,讓我們從心裡發出歡呼,因為上帝,所以可以因為生兒育女而活在人間世真是好,真是寶貴,感謝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