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选"十大杰青"四年 吕宇俊仍未懈挑战自我

当选「十大杰青」四年 吕宇俊仍未懈挑战自我
本年度的"香港十大杰青"近日出炉。当选者都是热爱生命、努力对社会作出贡献的青年。2006年香港十大杰青的当选者吕宇俊近月接受本报访问。他曾经会考经历彻底失败,被称为"零分小子",重生后再战江湖,终以一级荣誉毕业。

获选杰青四年后的今天,他仍然不懈地挑战自我,并追求对社会作出更大贡献,以身作则激励年青人不要满足于暂时的成果,而要力争上游。他人生的其中一个座右铭来自《圣经》:"忘记背后努力面前,向著标竿直跑。"从他的分享里能感受到这种不甘停留的"保罗精神"。

"通识"路从偶然开始……

02年时吕Sir刚从中大神学院毕业,但他并无进入教会作牧会工作,反而选择了学校作为他的落脚点,因为他认为"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重新站起来"。

"我会考零分,觉得自己的经历能帮助学生,所以选择了学校。我决定选band5的学校,因为在那里有很多人为了家庭问题、学业问题、缺乏自信心等问题而痛苦。我又觉得很多老师都会教一般科目,所以我就去教通识教育。"他一边教学,一边开始在《明报》撰写有关通识的专栏,不久以后再为突破机构写了一本关于通识的书籍,成了全香港第一本讲关于教通识的书。后来他有更多机会主讲讲座,亦有一段时间探访监狱,并义务帮教会举行布道会等。他努力为教育作出贡献,终当选为十大杰青。

现在吕Sir已是通识科的"红人",但原来02年通识还是一门鲜为人知的冷门科,而吕Sir就是误打误撞地闯进这个"不毛之地"。他说要多谢当年聘请他的中学校长。当时校长对他说:"我很想聘请你,但你修读的是宗教哲学,我不知有什么可以让你去教,不如你教通识科吧!"当年的吕Sir连"通识科"是什么都不知道,更糟糕的是连校长也不甚了了。他问校长:"有无参考书呢﹖"校长回答:"无。"然后讲了一句甚有预言性的话:"不过这科将来会变成一科很热门的科目。"于是吕Sir就这样开始了他的通识教育的事业,而2010年的今天,通识科果然成了一科热门的科目。

当他教通识的时候,偶然听到他甚敬佩的前辈、现在已故的杨牧谷牧师的一句话:"你无论做哪一行,都要做到最好——即使是卖臭豆腐,也要成为全条街最臭的!"吕Sir就想:若我教通识科,就要教到全香港都认识的,并要能成为见证的。很快地因为他不断写专栏、接受很多访问,分享很多,各大传媒都找他访问关于通识的事情。

自06年当选杰青后,吕Sir的知名度大大提升。他觉得神既然给他这个名份,自然该更好地使用,于是他一面继续教授通识,一面到更多学校及其他机构、公司等作讲员。

由于他的经历峰回路转,受众也随之扩大。曾有校长对他说:"吕Sir,你讲座座就最好不过了。你出身於单亲家庭,又有吸毒的父亲,自己又会考零分,又入过黑社会,但都能重新站起来,大学时又能以一级荣誉的佳绩毕业。你的经历既能鼓励读书的同学,不读书的又得到鼓励,真的能接触到不同学生的需要!"令他明白到过去的伤痛能成为他人的鼓励:"我明白了通过伤口可以接触很多人,耶稣的钉痕亦是伤口。原来小时候我常埋怨我出身於单亲家庭,家里什么都没有,更要依靠综缓、爸爸又吸毒等等……这些加起来原来可以鼓励很多学生,反而觉得这些经历都几好,于是我更多讲讲座。"在成为杰青后这四年来,他主讲了超过3千场讲座,听众估计超过10万人。

得到杰青荣誉后,他绝不打算抱著这个"会考零分变大学一级荣誉毕业"的经历讲足一世,而是不断作自我增值,他向青年人称之为"market自己":"我得了杰青后有人跟我说:宇俊,你要想想之后如何——你的见证不能讲一世啊!我亦眼见很多有经历的人不断讲见证,讲了数年,讲到外国,但若自己一直没改变的话则只能一直重复去同样的见证,对我来说这可说是一种悲哀,因为不能再进一步。我想,若果将来我挺著大肚腩时仍在『想当年』——现在连香港中学会考都已被取消了——若这几年我不能再进步,以后则连这个都不能讲了。"

成为杰青前他主要在学校和教会服侍,到取得杰青之后他的活动圈子更扩阔到商界和团体,为不少保险公司作训练班,后来更被邀请加入保险业的行列。他认这一行令他有更多自由度和弹性,比起从事教职能帮助更多人,因此他开始有了转向,在通识教育里加入了理财教育的科目及元素,教导别人如何将财富管理得好。

他说:"我觉得要不断增值,上帝给了我一个见证,我不想就搁在那里。上帝给了一个机会,有这样的曝光,应该好好运用神所给的资源,好好再帮助更多的人。"

一路上都有"天使"帮助

吕Sir觉得自己每一个时间都有一个天使相助,每当他肯接受他们的意见时,就能变成一个转角位,令他更上一层楼。他说:"很多人说:吕Sir你就好啦,有这么多天使帮助你。我就跟他们说:不好意思啊,你也有啊,问题只在于你听了去做或不做。若不把握机会去做时,机会就溜过去了。"

问及有谁是他不同阶段的天使时,他不假思索地说:"第一个天使肯定就是我的阿嫲 (奶奶)。她的爱令我感觉家里有爱。而第二个天使是新希望浸信会的谢志坚牧师和他的太太淑芳姐。她对我的影响很大,让我在教会里感觉到什么是爱:我不能担不能擡又不晓弹钢琴,但他们很关心我。小时候我会认为『人对我好我对他好』,相互是有利用价值的,但教会里有无条件的爱。她给儿子和姪女买面包时,也同时会买给我。这些很细微的事影响了我的一生。这些简单的事情令我今天也学会做很简单的事情来帮助别人。"

他接著说:"还有一个天使肯定就是杨牧谷牧师。他以前不认识我,但我却是他的fans。之前他有个更新资源中心,我是他的第一个会员,我的会员号是『001』,因为我第一个跑去排队入会。后来我入了宗哲系后,因为给他作访问而认识了他。师母离开了,他写《还看下一代时》邀请我写了十篇文章。我很开心,好像能与牧师一同写了一本书一样。虽然至今我已写了十本书,但这本书给我的意义更大。"

问及他和杨牧师相处时的点滴时,原来他最深刻的是初次与杨牧师见面的情景。吕Sir进入浸大宗哲系后想找杨牧师作访问,但无从入手。结果一次杨牧师到城浸主讲一个讲座,吕Sir就在中场休息时找到攀谈的机会:"休息时我就跟著他去厕所。我在厕所门口等他,他一出来我便趋前道明来意,说想找他做一个访问。没想到他听了马上说:『行!你到我家里作访问吧!』我当时感到很意外、很高兴,因为其实他并不认识我。于是我很用心地预备了很多问题去访问他,后来他也给我写了一封信鼓励我。当我在大学取得一级荣誉时,我告诉他:牧师,在你的鼓励下我取得这样的成绩了。他说:『好啊,你再努力,将来读研究院吧!』于是我之后就去了中大修读道学硕士。"

在杨牧师的影响下,吕Sir自称步杨牧师的后尘,不断以文字及接受访问等,努力以自己的生命影响他人的生命。

吕Sir看通识

提到通识,吕Sir立时兴致勃勃。他说:"我在香港通识教育中我作了很多。在无线电视和香港电台都有我的通识节目,我发觉到通识教育很重要,因为这是一个关乎价值和成长的教育。"

他特别提到通识教育课程范围中有如何管理财政的教导,投身保险行业的他对此有特别的感触:"我发现时下的年青人的理财意识很差,大陆的有钱父母更差。我听过有位父亲跟孩子说:你读不成书不要紧,你爸爸在北京有一层楼、在上海有一层楼,将来收租就行了,读书不成就算了吧!这令他们连仅有的进步目标也没有了。香港的爸爸妈妈则说:不用说他们,连我们自己也不懂(理财)啊!有的将所有钱都投放到股票里,有的索性放进银行,但所得到的利息只有几块钱。"

他表示在《圣经》中,耶稣对理财也有明确的教导。他给仆人们一锭银子作买卖,结果回来了有人赚了五锭,有人赚了两锭,有人赚了一锭,但有个人没有使用,只将之包好埋在地里,结果招来主人痛骂"你明知我是严厉的,很应该将钱放在银行,连本带利地带回来"。

他表示耶稣亦教我们要将钱好好地运用,"今天什么地方可以连本带利﹖可能连银行也不行,放进去十万元可能只有1元利息。今天我们要教信徒好好管理财富。既然我们是管家,我们如何管理我们的财富﹖所以我这两年不断做理财教育,教导爸爸妈妈们如何理财。"

吕Sir强调通识是全人教育,而当中最核心、最重要是如何做人。他解释,通识里面的其中第一个范畴是个人成长与人际关系,包括如何面对困难、管理财富,是如今学生所缺乏的。

他表示在整理通识之时亦同时整理了自己的人生。有人说整个通识课程已囊括在人的一生中,包括如何定立目标,建立自信、如何面对逆境、如何去除自卑、如何管理财富、如何处理与朋友关系、如何处理与家人关系等。吕Sir表示他由读书不成到他考得一级荣誉, 全都是面对逆境的经历,差不多等于整个人际关系的课程。

他强调要不断market自己,作人生的规划。他说:"你如何划你的人生呢﹖很多年青人对未来很模糊,不知自己想怎样。生命及事业的计划都很重要。我如何整理自己,及运用自己的例子去帮助人﹖"

作为基督徒的他,在讲通识人生时如何将信仰融入﹖他回答说:"我会教他人如何过一个有意义的人生,但不会硬销或强逼别人相信宗教。例如最近我的一篇文章《五饼二鱼在今天》就用了《圣经》的故事教导别人如何做善事。我告诉读者今天五饼二鱼的神迹会发生,中间引用了《圣经》箴言的经文:『你手若有行善的力量,就不可推辞』将信仰渗出来,令人对信仰产生兴趣。"

实现十前梦:参与基督教教育

谈到传讲福音讯息,记者问吕Sir起初为什么跑去读神学呢﹖是否出于来自上帝的呼召或感动呢﹖

原来他之所以读神学,是看到不少人传福音缺乏知识或技巧而生出装备的心。廿年前他参加教会的三福(传福音方法)课程,看到有人问传道人说:「你只知道基督教,你怎知佛教好不好呢﹖」传道人竟然回答说:佛教我就不知道怎样了,不过信耶稣就像拿起一支汽水,哪支味道好就好了。」他说:「令我很感诧异的是传道人竟然可以这样传福音。我觉得信耶稣应是很「正」的,令我读完宗哲系后更想入神学院读更多,因为我想传道做得更好。」

这个感动亦没有因为通识教育工作而消减,更在最近得以实现了。半年前他开始在神召神学院作兼任讲师,教授布道学,并在这个学期开始教授青少年牧养的课程。在接受很多训练后,他终于达到了10年前想做的事情。

想活得更"过瘾"

杨牧谷牧师曾"保罗精神"——竭尽所能,再加一点,这句话亦成了吕Sir向前直跑的动力,他说:"这句话听来不合逻辑:已尽了力怎能再出力呢﹖这里想强调的是尽了力后再要再多出一点,才能令你在岗位上再做好一些,要忘记才能集中再前进。很多人是一度成巧峟极㡎N没了影儿,我看到在基督教内也是,当他很叻时,目空一切,觉得没什么要再追求时,同时就失去了动力。"

他又说:"我不断让自己有进步,所以人生可以很精彩——我爱过过瘾和精彩的人生。"那吕Sir觉得自己的人生够"过瘾"了吗﹖他说:"我觉得未过瘾。容永祺曾经对我说:你地位高了、钱多了,推动策划事情时会容易很多;但若你不一直向上,只一个人单打独斗,所做的只会很有限。我学习他这种精神时,可以多做一些教会的事。一个人可以退居幕后,但亦可以推动很多。"

访问吕Sir当天他约了四个不同的机构见面或接受采访,整天忙个不停。记得仿佛能看到他的人生下半场将会过得更精彩。

吕宇俊简介 吕Sir童年时充满埋怨,因为爸爸及祖父都是吸毒者,母亲在他三岁时改嫁另组家庭,令他跟祖母靠著综缓金过活。他自己也曾误入歧途,中二就加入黑社会,中五时更取得会考0分的成绩。但上帝没有离弃他,安排很多天使扶助他,他回到教会,更毅然重拾书包发奋向学,结果重考会考获19分佳绩,更顺利升读香港浸会大学取得一级荣誉毕业;毕业后再到香港中文大学完成道学硕士(M. Div)课程,2006年更获得香港十大杰出青年的美誉。

这几年他主动推动通识教育及理财教育,协助无线电视、香港电台、《都市日报》推动通识教育,也协助保险公司推行理财教育。此外他亦是香港青年事务委员会委员,这四年在教会、学校和机构分享讲座超过三千场。

进入吕Sir专栏

让世界听见基督教的声音

你一次性或持续的支持,能让任何人都能免 费阅读《基督日报》的所有内容。

⽀持优质基督教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