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长不以身作则难调出"有品学生"

师长不以身作则难调出「有品学生」
政府建议于2013至2014年在中小学推行"德育及国民教育科",受到教育界人士及家长关注,并热烈讨论。突破机构一项调查发现,现时学校德育教育失败,被指普遍较重视智育而忽略德育的发展。死板的课程无助培养学生品格,反而师长的身教对青少年有更积极的作用。

突破机构今年2月至4月随机电话访问827名10至29岁的青少年,了解他们对本港道德教育的看法。虽然9成受访者表示学校会教授道德观念,但6成受访者认为学校教育道德只灌输知识,并没有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学习。6成半受访者认为师长个人品行对培育学生品德很重要。

只重学识 不重品德

是什么原因令过往的德育教育不见果效呢﹖香港通识教育师联会主席许承恩及突破机构发展部经理陈竞存都认为,学校太偏重考试成绩,导致学生不能从现实生活中实践良好的品德。

陈认为家长只在学生出现问题后才意识到教授德育的重要性,许亦指师长的身教比起死记课本的知识更为有效。而资深教育工作者桂松就指出教师常受非教学事务困扰,没有余力辅导学生。

网名灰灰的家长认为,政府不尊重老师,如语文基准试令老师难以安心,学生及家长亦失去对老师的信心,这样老师根本无法作学生的榜样。灰灰曾听说有学校以义工服务作为对犯错学生的处分,而且师生常一起吃饭、关系良好,孩子能真正学习到宽恕和互爱,觉得是好的德育教育。

网友catcatmom认为学校的纪律已今非昔,说自己读书时,管教非常严,做错便要罚抄罚企;老师亦非常严厉,即使校裙短了一点也绝不宽容。但现在学校已不如以往的严格,老师也失去以往的权力,因此她认为父母的身教对新一代非常重要。

至于学校加入德育,她说"有好过无",但认为现在学校都只看重成绩,作用不大。

学校另行新法 培育学生品德

有的学校大胆以另类方式培育学生品德。天水围可铭中学就以古法来教授德育:为刚入学的学生举行开笔礼,借此告诉他们在校内要勤力及尊师重道;同时又为年满十八岁的学生进行加冠礼,象征他们已经成人,要对个人行为有责任及承担。校长吴子雷指举行开笔礼后,学生操行明显改善,减少与老师对立。

让世界听见基督教的声音

你一次性或持续的支持,能让任何人都能免 费阅读《基督日报》的所有内容。

⽀持优质基督教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