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牧師首先指出,一個信仰不是靠著智慧理念就可以成為社會主流文化,而是看他在社會中的生命力,是通過歷史積累的能量來完成這個撼動的時刻。現在,基督教信仰在中國已積累了1000年。
劉牧師指出,基督教信仰進入中國可以分為三個階段,首先是唐、元、明三個時期,進入了但其實沒有進入;第二個階段是十九世紀中期到上個世紀,進入了中國,但是處在中國文化邊緣。
在唐、元、明時期,為什麽不能進入主流呢?當時的宣教士看到當時中國的皇帝君主制度後,想通過皇帝將信仰帶入中國。他們成功了,在向唐太宗佈道的第二天,京城裏就開始給他們建教堂,社會名流開始信基督教,但是福音並沒有進入中國,武宗變法之時,3000名「洋和尚」全部「還俗」,景教被連根拔起。為什麽發生這樣的情況?因為當時的教會仍然是洋人的教會,三個朝代的教會都沒有出現過中國人當領袖。
到了1860年,戴德生牧師等一批歐洲傳教士將佈道對象從知識分子轉到老百姓。「內地會」不是地理概念,是一個文化概念,他們不在沿海,不在城市,而在農村傳福音給老百姓。
當王明道,倪柝聲這些本土教會領袖在20世紀興起時,距離這些歐洲傳教士正好是一代。景教在中國106年都沒有傳到一個本土領導人。雖然20世紀中期的宗教逼迫比武宗變法要厲害得多,但是信仰沒有被鏟除?因為那時候的信仰已經進入了百姓的生命。
接下來的三十年是基督教文化進入中國文化主流的前奏,一方面教會不與外國文化交往,成為靠聖經自己發展的教會;另一方面是聖靈通過苦難把教會煉淨,讓經過十字架的教會在進入主流社會以後不會迷失。
劉牧師表示,一個信仰要進入主流文化,不是智慧的競爭,而是歷史的積累,有千年的見證。
我們怎麽知道進入中國的主流文化呢?第一個標誌是福音運動從以農村為中心到以城市為中心,北京、溫州、上海和東北城市的福音都正在興旺,北京代表的是文化人,溫州代表的是私人企業家,上海代表個人參加,東北城市則是大型企業工人代表,這四個正是中國文化的代表,這四個城市教會的興起,代表著神要得著中國。
第二個標誌是福音進入每個階層,劉牧師指出,所謂的主流文化是階層的大多數,現在福音進入到每一個階層,連共產黨幹部家人也信主,溫州很多私人企業家信主,可見福音在中國已經全面傳開。
劉牧師第一晚講述「重生的神州──從沒落到中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