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红色的记号(上):何必顽抗?

朱红色的记号(上):何必顽抗?
信心,是向神不能抗拒的王权举起白旗。
因"职业"关系,喇合起得比一般市民都晚。

像平常日子一样,这一天,她趁著耶利哥早晨市场还没有收摊之前,到市场买那一天所需要的粮食。

奇怪的是,她发现城里今天弥漫著一股紧张的气氛,不论是三五成群结伴到市场买菜的妇女们,或是在市场做生意的老板伙计,甚至每天坐在街角闲聊的老人们,似乎都带著严肃的表情在谈论著同一个话题,仿佛有大灾难即将发生一样。

这种气氛引起了喇合的好奇,使她不能专心于思想今天该买什么。站在一个小贩的面前,眼睛看著那些摆设整齐的蔬菜,她的耳朵却努力地尝试站在她旁边的一群妇女在谈论什么。

小贩看到喇合站在自己的摊子面前许久不动,就开口叫她:"小姐……小姐……"

喇合这时才清醒过来,连忙回应:"是。"

"你想买什么?"小贩问。

"哦……请给我半公斤土豆。"

付款的时候,喇合就顺便问小贩:"老板,今天城里的气氛好像特别紧张,有发生什么事情吗?"

"你还不知道吗?就要打战了!"小贩回答。

"打战?"

"是啊!"小贩继续向她解释:"今天早上从我们的王宫哪里发出了一个紧急通报,说有一批为数上百万计的以色列人已经来到约旦河东岸,在什亭安营。看来,他们很快就会来到迦南地,如果真是这样,我们的耶利哥城将会成为他们第一个攻击的对像。"

"以色列人?你是说那个在旷野飘流了四十年的游牧民族?"

"对,现在他们似乎已经厌倦了这个飘流生涯,要攻占迦南作他们永久的地业。这回要看我们的王有多大的能力能保护这座我们引以为傲的耶利哥了!无论怎样,我们都应该同心捍卫我们的国土和民族到底吧!"

听著老板的话,喇合几乎被吓呆了。轻声道了一声谢谢之后,喇合就转身回家去,一路上她心里一直想著老板告诉她的消息。

喇合对"以色列人"这个名词并不陌生,因为她从小就从父母听闻关于这个民族的神奇故事。她听说这个民族是在埃及兴起的,他们在那里住了数百年,后来他们的神借著一个叫摩西的领袖把他们带出埃及。不可思议的是,有许多神迹奇事一直伴随著他们。给她印像最深刻的,就是以色列人出了埃及之后,在红海旁边安营,而埃及王则派兵追赶他们。在前有阻拦,后有追捕的绝境下,红海竟然开出一条生路让他们走过去,还把后随的埃及兵丁都淹没在海水之中!除此之外,这一群在埃及被人欺负的民族还有很多辉煌的历史,他们甚至杀死了约旦河东地带的强盛霸主――亚摩利王西宏和巴珊王噩。

喇合心里想:"如果连埃及法老,亚摩利王西宏和巴珊王噩都在他们面前败北,我们耶利哥怎么会是他们的对手呢?"她越想就越感到恐惧。多年来,这些历史事迹在她内心深处唤起一个严肃的问题:"为什么他们所信的神这么有能力?而我们所信的神却不能?莫非这些神之间有真假之分吗?"虽然她未曾正式做出什么结论,但是在她的潜意识里面,她已从一次又一次所听见的故事中得到了肯定的答案:"他们所信的神一定是真神。如今这个神若要把我们的城给他们,我们是抵挡不住的……怎么办?我们死定了!"

喇合知道神的旨意不能拦阻。如果她尝试抵挡,那么她的敌人不是一个人,不是一个国,不是一个族,而是创造和掌管天地万有的神!这样看来,以色列人攻占迦南,侵略耶利哥的事迹就不纯粹是一个国际事件,它是反映一个主权的接受与反抗。

说到这里,让我们暂时走出故事场景。

世界的英雄都靠自己的能力、智慧去闯出有一番天地来,但是信心的英雄却正好相反,他们是认清楚自己的卑微,而降服在那位真正有权能的主之下。

神的权能和国度仍然大有能力地扩张,要征服一个个未得的领域,引导人全心全意的归向他。无论你愿不愿意,喜不喜欢,神的旨意不能拦阻,他的旨意必定成就。人类的历史会按著神的计划和时间表,朝著他所定的目标前进。神把这个计划启示在圣经里面,要未信的人归向他,要信了的人参与在这个必然成就的运动中。在这个领域上,你是采取耶利哥城人"不顺从"(来十一31)的心态,还是你像喇合一样出于对客观事实的反省,而作出什么不同的回应?

人往往被自己的自尊心所蒙蔽,被自己民族的尊严所左右,以至当别人告诉我们关于神的事情的时候,我们自然的反应就是维护自己、叛逆、反击、对抗。"我不需要神!信仰是弱者才需要的,信仰只是一个精神的寄托,我靠自己就可以了!我是中国人,我们有孔子,干嘛要信你们以色列的神!"

且慢,试想一想:"如果这是真的,怎么办?我如果接受神的管制,结果又会怎么样?如果我至死维护自己,而实际上我却是和一个真理的本体针锋相对,与我有什么好处?"我们到底在抗拒什么?你知道你在和谁对抗吗?

让世界听见基督教的声音

你一次性或持续的支持,能让任何人都能免 费阅读《基督日报》的所有内容。

⽀持优质基督教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