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平常日子一樣,這一天,她趁著耶利哥早晨市場還沒有收攤之前,到市場買那一天所需要的糧食。
奇怪的是,她發現城裡今天彌漫著一股緊張的氣氛,不論是三五成群結伴到市場買菜的婦女們,或是在市場做生意的老板伙計,甚至每天坐在街角閑聊的老人們,似乎都帶著嚴肅的表情在談論著同一個話題,仿佛有大災難即將發生一樣。
這種氣氛引起了喇合的好奇,使她不能專心於思想今天該買什麼。站在一個小販的面前,眼睛看著那些擺設整齊的蔬菜,她的耳朵卻努力地嘗試站在她旁邊的一群婦女在談論什麼。
小販看到喇合站在自己的攤子面前許久不動,就開口叫她:「小姐……小姐……」
喇合這時才清醒過來,連忙回應:「是。」
「你想買什麼?」小販問。
「哦……請給我半公斤土豆。」
付款的時候,喇合就順便問小販:「老板,今天城裡的氣氛好像特別緊張,有發生什麼事情嗎?」
「你還不知道嗎?就要打戰了!」小販回答。
「打戰?」
「是啊!」小販繼續向她解釋:「今天早上從我們的王宮哪裡發出了一個緊急通報,說有一批為數上百萬計的以色列人已經來到約旦河東岸,在什亭安營。看來,他們很快就會來到迦南地,如果真是這樣,我們的耶利哥城將會成為他們第一個攻擊的對像。」
「以色列人?你是說那個在曠野飄流了四十年的游牧民族?」
「對,現在他們似乎已經厭倦了這個飄流生涯,要攻占迦南作他們永久的地業。這回要看我們的王有多大的能力能保護這座我們引以為傲的耶利哥了!無論怎樣,我們都應該同心捍衛我們的國土和民族到底吧!」
聽著老板的話,喇合幾乎被嚇呆了。輕聲道了一聲謝謝之後,喇合就轉身回家去,一路上她心裡一直想著老板告訴她的消息。
喇合對「以色列人」這個名詞並不陌生,因為她從小就從父母聽聞關於這個民族的神奇故事。她聽說這個民族是在埃及興起的,他們在那裡住了數百年,後來他們的神借著一個叫摩西的領袖把他們帶出埃及。不可思議的是,有許多神跡奇事一直伴隨著他們。給她印像最深刻的,就是以色列人出了埃及之後,在紅海旁邊安營,而埃及王則派兵追趕他們。在前有阻攔,後有追捕的絕境下,紅海竟然開出一條生路讓他們走過去,還把後隨的埃及兵丁都淹沒在海水之中!除此之外,這一群在埃及被人欺負的民族還有很多輝煌的歷史,他們甚至殺死了約旦河東地帶的強盛霸主――亞摩利王西宏和巴珊王噩。
喇合心裡想:「如果連埃及法老,亞摩利王西宏和巴珊王噩都在他們面前敗北,我們耶利哥怎麼會是他們的對手呢?」她越想就越感到恐懼。多年來,這些歷史事跡在她內心深處喚起一個嚴肅的問題:「為什麼他們所信的神這麼有能力?而我們所信的神卻不能?莫非這些神之間有真假之分嗎?」雖然她未曾正式做出什麼結論,但是在她的潛意識裡面,她已從一次又一次所聽見的故事中得到了肯定的答案:「他們所信的神一定是真神。如今這個神若要把我們的城給他們,我們是抵擋不住的……怎麼辦?我們死定了!」
喇合知道神的旨意不能攔阻。如果她嘗試抵擋,那麼她的敵人不是一個人,不是一個國,不是一個族,而是創造和掌管天地萬有的神!這樣看來,以色列人攻占迦南,侵略耶利哥的事跡就不純粹是一個國際事件,它是反映一個主權的接受與反抗。
說到這裡,讓我們暫時走出故事場景。
世界的英雄都靠自己的能力、智慧去闖出有一番天地來,但是信心的英雄卻正好相反,他們是認清楚自己的卑微,而降服在那位真正有權能的主之下。
神的權能和國度仍然大有能力地擴張,要征服一個個未得的領域,引導人全心全意的歸向他。無論你願不願意,喜不喜歡,神的旨意不能攔阻,他的旨意必定成就。人類的歷史會按著神的計劃和時間表,朝著他所定的目標前進。神把這個計劃啟示在聖經裡面,要未信的人歸向他,要信了的人參與在這個必然成就的運動中。在這個領域上,你是采取耶利哥城人「不順從」(來十一31)的心態,還是你像喇合一樣出於對客觀事實的反省,而作出什麼不同的回應?
人往往被自己的自尊心所蒙蔽,被自己民族的尊嚴所左右,以至當別人告訴我們關於神的事情的時候,我們自然的反應就是維護自己、叛逆、反擊、對抗。「我不需要神!信仰是弱者才需要的,信仰只是一個精神的寄托,我靠自己就可以了!我是中國人,我們有孔子,干嘛要信你們以色列的神!」
且慢,試想一想:「如果這是真的,怎麼辦?我如果接受神的管制,結果又會怎麼樣?如果我至死維護自己,而實際上我卻是和一個真理的本體針鋒相對,與我有什麼好處?」我們到底在抗拒什麼?你知道你在和誰對抗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