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華理克牧師在WEA首爾大會的第一晚向大家發出挑戰:不要只傳講耶穌的信息;要學習耶穌的事工模式——像祂那樣向貧窮人、病人和受傷的人傳福音,像祂那樣禱告,像祂那樣建立教會。
世界福音聯盟(World Evangelical Alliance, WEA)第14屆大會主題為「到2033年,福音傳遍眾人」(The Gospel for Everyone by 2033)10月27日在首爾開始。大會盼望在2033年——即基督受死復活兩千周年之際——讓福音傳遍世界。距離這一目標有8年時間。華理克牧師指出,這8年內,教會要效法耶穌的事工模式。
作為美國大型教會——馬鞍峯教會創會牧師及暢銷書作者,華理克牧師(Rick Warren)受邀在WEA大會期間每日帶領一場主題聖經學習。這一為期5天的聚會中,每天主題依次是:活出福音,宣揚福音,代表福音,慶祝福音。
在大會第一天的查經分享中,華理克牧師首先提醒與會牧師,上帝愛世人:「祂從未造過一個祂不愛的的人,也從未有一個人是祂不希望認識祂的。」他指出,這也是WEA採納今年異像的原因。
他同時感謝大會的主辦者與籌備團隊——包括大會東道主吳約翰博士(Dr. John Oh)、主席古德威爾·沙納博士(Dr. Goodwill Shana)、新任執行主任博特魯斯·曼蘇爾(Botrus Mansour)及執行委員會成員——為全球福音派領袖提供了一個合一禱告與策略交流的平台。
「不要只傳信息,也要學習耶穌的模式」
談及如何實現「到2033年,福音傳遍眾人」的目標,華理克牧師指出,教會要效法耶穌的侍奉模式。「我對美國、歐洲或任何國家的方法都不感興趣,」他説,「來自一百多個國家地區的領袖聚在一起,如果有一個原則合乎聖經、能超越文化的界限,並且在任何地方都行得通,那就只能來自神的話語。因為神的話語是完美的,是最好的榜樣。」
他指出,在傳福音方面,只有三種可循的榜樣:第一是耶穌基督本人,第二是耶路撒冷初期教會,第三是使徒保羅。
華理克強調,教會未來八年要讓耶穌成為侍奉的榜樣。他引用《約翰福音》12章49節:「因為我沒有憑著自己講,惟有差我來的父已經給我命令,叫我説什麼、講什麼。」(約12:49)並解釋説,這節經文顯示天父不僅教導耶穌「説什麼」(即信息——福音),也教導祂「怎樣説」(即方法——傳講的方式)。
「這正是兩千年來我們仍未完成‘大使命’的主要原因,」華理克指出,「我們知道要‘説什麼’——自宗教改革以來,福音的內容已經十分清楚:那是‘從前一次交付聖徒的真道’。問題在於,我們沒有‘像耶穌那樣去説’。」
耶穌事工的五項模式:傳講、教導、醫治、禱告、建立教會
談及如何落實這一模式,華理克牧師總結出耶穌在世時所做的「五件事」,並鼓勵與會者用自己的語言記憶這些關鍵原則。
在美國,他以單詞「PEACE」概括這五項使命:
Pass on the good news(傳講福音)
Equip disciples(造就門徒)
Alleviate suffering(醫治、減輕痛苦)
Continually pray(不斷禱告)
Establish new churches(建立新教會)
傳講、教導、醫治、禱告、建立教會——是耶穌在祂整個事工中不斷重復實踐的。「這是任何規模的教會都能做到的事。」華理克説,
華理克牧師鼓勵與會牧師未來八年內學習並實行這唯一完美的事奉模式。「如果我們不僅學習祂的信息,也學習祂的方法,我們將在未來八年內看到世界被福音大大得著。」他説。
早期教會的榜樣:從120人到改變帝國
回顧早期教會的成長歷史,華理克指出,基督教歷史上增長最快的時期,就是基督教歷史前三百年:從主後33年(耶穌復活)到主後360年,教會平均每十年增長約50%。教會起初只有120人在樓上一同禱告,但到了公元360年,羅馬帝國六千萬人口中有三千萬成為基督徒——帝國的一半歸信了基督。三百年間,帝國皇帝也成了基督徒。
「他們是如何從一百二十個門徒擴展到影響半個羅馬帝國的?」他問道,「他們照著耶穌訓練門徒的方式去行。」
信息結尾時,華理克牧師向牧師發出挑戰:「不要只傳講耶穌的信息;要學習耶穌的模式。像祂那樣向貧窮人、病人和受傷的人傳福音;像祂那樣禱告;像祂那樣建立教會。」
「跟我一起,成為『大使命同盟者』(Great Commission Ally),不是一個組織,也不是一個宗派,而是所有基督徒之間的連接。」他邀請鼓勵全球牧者重新委身於「大使命」的呼召,——效法耶穌的方式,將福音帶到地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