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渭文牧師:一切從家庭開始

伍渭文牧師:一切從家庭開始
馬太·亨利 (Matthew Henry)

當代喜歡思考的信徒,所景仰的屬靈楷模,非潘霍華莫屬了。他的獄中書簡,情理並茂,感人至深。他詩一樣的禱文「一切美善力量」,最近在香港社交媒體流行起來,在幽暗的政治低氣壓中,成為一股牧靈力量。他是近代殉道士的圖像(Icon), 位列倫敦西敏寺西大門十位現代殉道士塑像,與美國馬丁路德金博士、和苗族牧師王志明(文革時殉道)並肩。

很自然,朗月橫空眾星沉。當潘霍華大紅大紫時,信徒似乎對多如雲彩的見證人(殉道士原義)認識不多。

有人另闢蹊徑,在早期沙漠教父、中古修士中,尋找有屬靈深度的靈魂。但對近代教會的屬靈偉人,著墨不多。其實,宗教改革的清教徒大師,比肩中古聖徒,但比修士多了家庭,對如何實踐家庭宗教教育,更足為後世效法。

Warren W. Wiersbe 2009年寫了《五十位每個基督徒應知道的人物》(50 People Every Christian Should Know),其中不少是清教徒傳統人物。作為知名講員,和講道學學者,作者善於講故事,用流暢筆觸,介紹五十個現代屬靈偉人。書中人物,家傳戶曉,但經過作者生花妙筆,就活靈活現。他們當然不是所見世,也不是所聞世, 而是所傳聞世的屬靈偉人。其中亨利馬太是當代信徒較忽略的。

亨利馬太(Henry Matthews,1662-1712)十八歲前都是在家中接受教育。三歲讀聖經,九歲通曉希臘文、拉丁文。亨利喜歡聽為牧師的父親腓利。亨利(Philip Henry)講道,每次聽道完畢,回到房間求上帝把道印在心裡並付諸行動。

亨利馬太1704開始寫他的著名的聖經釋義(Commentary)。此釋義已有一冊的濃縮版,其中的創世記、詩篇和四福音釋義,充滿屬靈洞見和牧靈應用。

司布真(Spurgeon)說:每位傳道人一生應看畢釋義一次。喬治。懷特菲爾德(George Whitefield )巡迴佈道時,帶著它並跪下來恭讀。約翰衛斯理為了把釋義送到信徒手中,用心編輯合適他們的版本。

提摩太的成長,外祖母友尼基和母親羅以,居功至偉;奧古斯丁的母親為兒子的靈魂儆醒,對教會貢獻很大。

一切從家庭開始。所以路德1529年寫了小問答,讓孩童明白信仰,另寫了大問答給家長,裝備他們履行教導兒女的職責。路德並說,1520年《論基督徒的自由》和1529年《小問答》是他兩部至重要的著作。

亨利馬太的母親(Catherine Matthews)家庭富裕,其父親(亨利外祖父)反對女兒嫁給一位寂寂無名的窮傳道。父親說:「沒有人知道他來自何方。」女兒答:「是的,但我知他將往何處,和我願跟他前往。」

當然,亨利的母親和父親也知道,他們的兒子將往何方。

家庭宗教教育,急不容緩。

註:伍渭文牧師為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神學院客座副教授,前崇基學院校牧(2000-2013)。

(文章來源:承蒙允許轉載自作者臉書。版權屬作者擁有。)

讓世界聽見基督教的聲音

你一次性或持續的支持,能讓任何人都能免 費閱讀《基督日報》的所有內容。

⽀持優質基督教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