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牧师认为协进会三十多年来举办不少活动,致力于推动香港教会的合一运动,然而似乎未有明显成效,并且存在诸多矛盾。首先是面对著会员外的宗派教会的拉力。他分析协进会属下有宗派背景的会员教会诸如中华基督教会、圣公会、信义会、崇真会、循道卫理等都有长远历史,而这些宗派教会都与1923年成立、为推动本色化及合一而工作的"全国基督教协进会"有深切渊源,因此都能认同并共同推进合一的事工,并愿意为协进会的工作出力。至于协进会成员以外的宗派教会诸如浸信会、宣道会、播道会等等则多加入香港华人基督教联会(下称"华联会")。
他认为合一运动需要"正名",以令香港教会合一"『言顺』多一些,『事成』多几步"。论到协进会外各宗派或独立教会对教会合一的看法他如此表示:"…他们都会异口同声说:『在基督里合而为一』,然而如何体现,则各自表述。若是宗派,可说是『宗派本位主义』,把本属的宗派指向第一位,贬低或隔离其他派别。若是独立教会,就有我行我素的倾向。"而相同的是他们都与协进会不咬弦,无形中形成拉力。
他提出协进会和华联会两个"大阵营"可各自对"主内合一"的名份作正确了解,如此才能为日后的合作及合一作起步。
李牧师又提到主张合一的人士里有一种"合一自由主义"的名称,以此形开放的合一主张。这种对任何教会或人群都持开放态度、不受约束的主张令"合一"变成散漫并纵容的态度,令"执著的福音派"人士敬而远之,与他们不相往来,对协进会的教会合一工作亦构成一定阻力。
尽管合一的路看似遥远,李牧师认为在福音派中也有温和份子,并且都明白靠著基督耶稣十字架下流出的血足以拆毁两下中间隔断的墙。他特别看到在慈惠救济等工作当前,活跃的合一人士与福音派信徒往往均能放下成见,显出合一的精神。
除此以下他又向香港的多间神学院进言:"(神学院)时至今日理应明白所谓自由主义与福音派之争议已经过时了,而应当进一步教导学生学懂如何让历史及当代诸学派交织互动,以备他们日后在教会事奉时也能与各传统或派系的同道交流相互学习,使香港的教会有更活泼丰富的神学并增进全港的合一事奉。"并认为今代神学教育有打破对峙的良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