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知不覺已經跨過十七個年頭,憑著「以生命影響生命」的宗旨,使得文更在中國慈善扶貧的工作獲得豐盛的成果。來賓當中有積極參與慈善助學以及努力推動中加文化交流的熱心人士,他們不但樂意捐輸,更親力親為地參與中國貧困山區的探訪事工。
晚宴上,中國駐溫哥華領事館官員及文化更新基金會董事分別致辭,董事會報告了過去數年多的工作成果以及籌得之善款具體運用狀況。
情繫中國 資助中國教育工程
自2003年至2010年,文更共資助了5,482人完成學業。扶貧的工程包括廣西百色貧困山區的助學工程、上海民工子弟的助學工程、雲南少數民族自治區文山自治州的貧困學生資助工程等。這些項目合共資助了427名研究生、1,040名老師本科生、2,732名高中生、646名初中生、432名小學生,以及205名大學生。
在今年的資助個案分享中,文更院長梁燕城博士特別介紹了幾位獲得資助而成才的貧困山區學生,包括由孤兒長大成為大學生的何剛;經過八年努力學習研究成為出色兒科醫生的黃美玲;還有獲得資助後完成大學本科教育成為老師的石春聯,如今也回到鄉村任教。
美麗的栽種,生命的建立
來自廣西武宣縣的黃美玲,2006年以717高分考進全國重點大學--重慶醫科大學,苦於家庭一年的總收入僅一千多元,無法負擔美玲讀書的學費和生活費。由於美玲自小患有嚴重的風濕病,而每年冬季就會發作,疼痛難忍;加上山區的重男輕女的觀念,使得少時的美玲時常受到叔父們的欺淩與打罵。幸運的是美玲的父母十分疼愛姊妹三人,所以美玲把人生的希望都寄托在學業上,希望能夠以優異成績考上大學,改變自己與家人的命運。無奈因著家貧,即使湊合老師捐助的半個月薪水,以及在廣東打工的兩位妹妹的工資也無力支付昂貴的學費。這使美玲看不到人生出路,甚至萌生自殺念頭。
愛才惜才的何念都老師到處為美玲尋求幫助,最後找到了文更的梁燕城博士。此事很快得到回應,梁博士與中醫蔣靈芝和西醫Denial Lee共同出錢資助,遂在文更探訪團訪問時,經過情況核實後,即時作出捐款。而這筆捐款,徹底地改變了美玲的一生,使她得以完成醫科本科課程的學習。
那來自遠方的陌生人無條件的愛,因着信仰而來的無私的資助者,讓這位年輕女孩深受感動。有一天,懷著感恩之心她學習向上帝禱告,並奇跡般地,上帝治癒她多年的風濕病,之後亦沒有再發病。2010年,美玲大學畢業,今年還獲取醫生資格,回到家鄉武宣縣醫院擔任兒科醫生,治癒不少患有頑疾的兒童,也成為該醫院的愛心天使。有時候她會與醫療隊一起,到雲南山區比她家鄉更窮的地區義診。黃美玲的個案是文更資助的數千個中的一個,讓人真實體現到「美麗的栽種,生命的建立」的意義。
陽光計劃 青年人親身經歷艱苦環境
除了出錢資助貧困學生以外,文更還有一個名為「陽光計劃」的項目。這個項目主要是通過組織青年人或者部分資助者及其家庭成員,利用每年的暑假,自費組團探訪貧困山區的家庭和學生,親身經歷艱苦的生活環境、磨練意志,學會反思生活與生命的意義。晚宴上,十多位曾經參與過的學生一一上台分享他們的體驗及感受,讓台下的父母與長輩倍感欣慰。
文更多年來在中國偏遠農村對弱勢群體的事工受到中國政府的重視,其中不少的實例得出的經驗及意見,也獲得中國政府相關部門的認同與接納。文更在中加文化交流與扶貧事工所作出之努力,獲得社會以及雙邊政府的贊許與肯定。其中於2009年文更的梁燕城博士獲邀參加中國六十年國慶大典,又於2010獲得加拿大國會頒發多元文化貢獻奬。這些榮譽都充分肯定及證明文更的在中加文化交流與互通中的橋樑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