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宣行不行?探讨短期宣教的成效与方法 編輯室 2011年12月19日星期一 上午6:56 每当有人问我短期宣教成效如何?会不会劳民伤财?值得吗? 确实,有时短期宣教非但成效不彰,还有可能造成当地教会接待的困扰,甚至留下许多后遗症。短期宣教特别是暑期短宣,昂贵的机票加上团体的交通费、伙食费……教会的开支动辄好几万。表面看来,的确存在许多问题,但是短宣带给人属灵生命的巨大影响,绝非用数字可以评估的。 "短期宣教",简而言之就是"在短期之内从事福音工作"。因时间压缩,让人倍感疲惫,以我多次筹划的台湾乡村美语福音营来说,其中的困难与艰巨,外人是很难想像的。一位曾去过非洲短宣、后来与我到台湾短宣的姐妹,表示台湾暑期美语营会远比非洲宣教还要艰困,真的经历何谓"战场"。而我参与这场"战役"已经四年了……每次结束后都嚷著不要再去,但是隔年还是义无反顾地参与。最大的原因就是亲身经历了福音的大能,看到多人因著暑期短宣属灵生命从此改变。 宣教的基本态度 无论短期或长期宣教,宣教的最大意义就是"道成肉身"。太舒适的环境很难培养战斗力,更何况道成肉身的主要意义就是"舍己",也就是像耶稣一样,甘心放下自己的权利。如果北美的宣教士到落后地区宣教,带去的家当,无论吃、住、用都是美国货,可能被当地居民接纳吗?除非影响到人身安全与健康,否则尽可能配合当地,才能学到宝贵的课。此外,要理解宣教不是一、两个钟头的布道会。以我们到台湾乡村布道为例,我几乎24小时和年轻队员相处,福音队员也和居民很长时间在一起,很容易看到彼此真正的面貌,队员们必须靠著恩典彼此顺服,使人从队员身上看到基督的形象,如此才能有效地将福音深植人心。宣教不仅是放下物质享受,也是放下自己的脾气、个性、观点、地位等。就如耶稣放下天上的宝座到人间受尽苦难,成为人类史上第一位"宣教士",为所有宣教士立下最好的榜样。 领队的重要性 短宣队伍能否达到广传福音、成全圣徒的目标,领队扮演相当重要的角色。有些人参加短宣后,视短宣为畏途,这与领队有绝对的关系。笔者观察到一些关于短宣的错误观念,影响著宣教的效果。 一、导游式领队:"边玩乐、边宣教"的心态是非常错误的。除了宣教,还要安排娱乐,或者在短宣期间安排探访亲友,或将成员带出用餐。我不是主张不能娱乐或探亲,而是应该在短宣告一段落后或接近尾声时,再从事这些活动比较妥当,因为宣教期间许多行程都是集体行动,如:开会、灵修、备课等,况且"宣教如作战",我个人在宣教期间尽量不接触亲朋好友,特别是未信主的亲友,以免受负面观点的搅扰,也不看电视、报纸,上网只限于email,避免不必要的灵界干扰。若真的对亲友有传福音的负担,也不要单独行动,最好与牧者或短宣成员一起探访比较妥当。单独行动的结果往往弄得身心俱疲。 二、保母式领队:有些教会认为只要将短宣队成员生活料理好,就是做好领队,这种保母式的领队也是错误的。曾有在地教会牧者向我反应,一位姊妹以老板娘的口吻要求食宿达到一定的水平,让这位牧者敬谢不敏。其实外来的,特别是北美,更应该顺从当地教会同工的安排,成员若有抱怨,应给予开导,不是一味地要求接待的教会配合。需要短宣队支援的地区,大都是开拓期的教会,人力有限,只要与真理及安全无关的,都要以感恩的心领受。若真有需要解决的问题,也应该以虚心、商量的态度面对,千万不能用命令语气,毕竟他们不是旅行社导游,他们都是神的仆人。 比较理想应该是牧者型的领队。领队放下自己的喜好、个性、专长、脾气,藉著每日灵修、课程设计、教学技巧、教学检讨,还有解决问题的过程,点点滴滴喂养团员的属灵生命。使他们认识并经历神的大能。当然,领队若能有相关的经验是最好。带领台湾短宣期间,我很少站上讲台,宁可安排成人或年轻人上台。就像导演,萤幕上看不到我,但却牵动著所有剧情。 台湾暑期短宣与其他青年营会最大的不同,就是要传扬福音,不仅教导传福音技巧,也教导他们用生命传扬福音,这是一件非常不容易做到的事。领队的人要用生命示范。 这是一场属灵的战争 台湾看似民主国家可以自由的传福音,但大大小小的属灵争战层出不穷,每天都有争战。如:团员间莫名其妙的争吵、不应该发生的意外、灵界的搅扰、教学的挫折……都必须靠著祷告,以信心胜过,事后总会带来极大的祝福。当老师们遇见特别调皮捣蛋的学生,建议他们为学生提名祷告,许多短宣队员因此经历了祷告的能力。这样的"招式"屡试不爽。 宣教本来就是灵界的争战,既然是战争,军心就不能涣散。这也就是为什么需要经过训练,每天早起灵修、祷告,行程一定要紧凑。以我带领的2011夏季台湾短宣为例,有个礼拜临时取消了半天的教学行程,我发现灵性有些松散的现象,于是立即安排"寻找属灵珍宝"的"操兵演练",带团员走出教会到社区做个人布道,团员们非但没有抱怨,还经历了神迹,并且获得个人布道的宝贵经验。 短宣不是教会活动 许多教会将短宣视为教会的活动之一。在北美华人教会还注重"海峡两岸"的宣教预算平衡,以及社区在地活动。但教会领袖最重要的是让全体会友有宣教的使命感。而不是宣告"活动开始了,大家来报名",对参与者没有任何的条件限制,事前忽视传递负担,事后也不重视参与者的属灵生命是否成长?也没有任何检讨及追踪。大多数的会众还是不明白宣教是什么?只是热闹一场,非常可惜。毕竟暑期短宣不是教会的活动,而是教会存在的本质──宣教。无论是去短宣的人或在教会的会众,前后起码要花半年的时间,持续推动本地及外地的福音工作。若真的做到,短宣实在是非常值得投资的属灵资产。 短宣值得吗? 我也常常问自己这句话,特别是宣教期间感到疲累时。但回顾参与的历程,当我看到许多华人基督徒的第二代在短宣上发光发热,成为上帝所使用的器皿,心中的满足不可言喻。身为女传道人,在北美华人教会的服事总觉得非常艰辛,但在宣教工场上,却可以将我的恩赐发挥得淋漓尽致,开布道会、专题讲座、培训、福音营会、个人布道训练、探访训练。在短短的宣教期间,都结出美好的果子。这是我在北美没有机会做到的。 有一位北美的年轻人谈到,他被父母逼著去念医学院,经历短宣后,才确认自己要念医学院而且要成为好医生,帮助有需要的人。有位弟兄告诉我,他的儿子在2006年曾跟著我到台湾短宣,这个经历成为他儿子生命最重要的转捩点。我女儿也在今年的台湾短宣中,更认识自己,坚定了她的信仰。这些感人的例子,不胜枚举。 如何看待暑期短宣?我不希望只是一场热闹的教会活动。短宣对许多人属灵生命的巨大影响,远超过我们的想像。不仅是对年轻人,对台湾弱势的孩子们何尝不是。小时候的一些经历,不仅影响人格,也影响未来的人生。当许多小朋友举手接受主时,上帝在天上也纪念。当孩子们看到基督徒老师们毫无保留地付出,对他们将来人格的养成,也有著巨大的影响。特别是在今天家庭能越来越式微的时代,许多单亲及弱势家庭的孩子们更需要上帝的大爱,来弥补他们的缺憾。 短期宣教是生命影响生命的历程,也许下一个史怀哲或葛理翰,就从短宣队伍而来!你说值得吗?(作者目前为自由传道,曾多次带领台湾短宣队伍。) 蒙允转自《传扬》杂志第43期 。作者:王倩倩。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