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绍昌牧师:教会做对的事

作者:吕绍昌牧师 八月份的世界舞台热闹非凡,正如酷暑一样,随便举三件大事就可见其端倪:其一,国际信评机构标准普尔把美国债信从最高的AAA降为AA+等级,为美国史上破天荒第一遭,立即引发股市连续暴跌,总统欧巴马越喊话越跌,有论者说此乃标识了美国衰落的分水岭,盼望不要一语成谶;其二,经过半年的北约轰炸支援,利比亚反抗军终于夺取首都,掌权四十二年的格达费下落不明。这是第三个所谓的阿拉伯之春,但前途未卜;其三,日本首相菅直人折腾了将近半载,终于在内外交迫之下宣布总辞,是五年来第六个,两年来第三个首相,短命内阁仅十五个月。舞台虽然热闹,但有评论说,全世界正在进入一个"弱领导"的时代,欧洲的倒债风暴、美国的破产危机、大陆的温州动车惨案,都让人一筹莫展。 一则平淡无奇的小新闻 世界大事当然还是需要关心,但是一则似乎平淡无奇的小新闻却出奇地吸引我的注意力。南方乔治亚州伍斯达克市第一浸信会在七月中旬举办连续两天的牙医义诊,免费替没有牙齿保险的居民看诊。结果大出意外,竟有四千人大排长龙候诊,甚至有人前一天晚上就赶来排队。何以如此?一个不大不小的城镇有这么多没有保险能力的人吗?这两年来,辛苦的人增多了,需要帮助的人增加了,有的是无能力照顾孩子的母亲,多的是无力赚钱养家的父亲。乔治亚州失业率高达百分之十六,已经盘旋多时了,许多人的就业希望看起是遥远而渺茫。不难想像这些来求诊的人心中有多激动与感恩,温馨感人的场面是少不了的,激动涕泣的人大有人在。这项活动是由乔州牙医协会及牙齿保健基金会主办,因为牙齿医护毕竟不是教会的专业,甚至也牵涉到法律责任的问题,但教会愿意投入人力、资源、场地,付出第二里路的事奉,令人赞赏。 这则新闻引起我的注意,有两个理由:第一是个人的理由,因为我曾在乔治亚州亚特兰大牧养教会十一年,对美国东南区有深厚的情感,对这间美国教会也略有认识,感觉尤其亲切。但更重要的是,这是令人拍案与感动的见证;是一个地方堂会能为社区做的美事。教会对社区(邻舍)有责任与行动,岂不是上帝给教会作光作盐的托付(路十27)? 关怀邻舍需付代价 一九九七年,《今日基督教》杂志刊登了一篇题目为"一百件教会做对的事"的文章。教会当然不会只做对一百件事情,这篇文章并非要报导一百件"最佳"或"最重大"事件的排行榜。当然,这当中也有大事,譬如基甸会当时于一年之内,在一百五十八个国家中,以七十种语言,赠送了三千八百万本的圣经。然而,这百件对的事之中绝大部分是"小事",我相信是大部分读者没有听闻过的事。所报导的对象有:教会、团体、机构、事工中心、宣教机构,以及个人基督徒。事工的内容有许多的变化,除了我们平常熟悉的教会与机构的事工,还有许多是与平日基督徒的生活圈子相隔十万八千里的事工。我浏览这份报导,惊奇于教会所能参与社区的事奉可以是这么多元多样变化与创新,令我颇受激励。其实,许多报导中的事工看来确实也平淡无奇,可能仅是破落社区中街头巷尾转角处一个不起眼的小福音据点,但正是在这么平淡恒常之中,竟然有基督徒与教会能长久的投入爱心、热情与委身,带给社区惊人的生命改变,这才是真正动人之处。 无论平淡与否,关心邻舍永远需要付出相当的代价。在纽约曼哈顿东区有个史龙克特灵癌症中心,许多来求诊作化疗的病人根本付不起昂贵的旅馆费用。对街教会的牧师设法将教会腾出六个房间,改成招待所,开放给病患与家人投宿,仅建议付区区每晚美金十元的费用。这绝对是"蚀本生意"。我不知道到底有多少教会有此能力,也愿意付出这种代价,并且在教会的异象、目标、资源、策略、共识形成决策的同时,又不造成教会的纷争困扰或甚至分裂。这绝非简单的决定。有何美事无需代价?恩典免费,却是无价。我想起主耶稣在格拉森行的神迹,用两千头猪的代价换得一个无人关心被污灵附身的无名可怜人(可五13)。我们需要做好管家,但灵魂的代价如何用金钱来衡量呢?我是愿意的,不过坦白说,我若是这个曼哈顿教会的牧师,我得需要好好祷告,才能有足够的智慧以及勇气,来提出这样的建议。 教会做对的事当然必须内外兼顾。至终的典范是主耶稣。经典之一是马可福音的记载:"耶稣走遍各城各乡,在各会堂里教导人,宣扬天国的福音,医治各种疾病、各种病症。他看见群众,就怜悯他们,因为他们困苦无依,像没有牧人的羊一样。他就对门徒说:『庄稼多,工人少;所以你们应当求庄稼的主派工人去收割。』"(九35-38《新译本》)主耶稣向来是一边传讲真理福音,同时医病赶鬼。初代教会也遵循著相同的脚步,他们祷告主:"现在求你鉴察,也赐你仆人们大有胆量,传讲你的道。求你伸手医治,藉著你圣仆耶稣的名,大行神迹奇事。"(徒四29-30《新译本》) 成为愿意付代价的人 然而,这两样对的事,似乎呈现疲惫衰退之势。八月份的巴拿报告刚出炉,分为十四个主要项目来追踪分析二十年之间基督徒信仰生活的变化,结果是全面衰退,举凡相信圣经、灵修读经、固定崇拜、奉献、服事教会、服事社区的信徒人数,平均下降大约百分之十。 我们还在期盼上帝差派领袖来奋兴教会。若全世界正在进入一个"弱领导"的时代,那么教会呢?教会不能没有合上帝心意的领袖。上帝兴起领袖,为的是要预备教会在没有领袖的危机当中,仍然能继续建立教会。在"一百件教会做对的事"文章中,作者一开头就引用了苏俄作家陀斯妥耶夫斯基在著名小说《卡拉马佐夫兄弟》中的一句话:"只有一大群单纯、谦卑的人,以及他们不断成长的属灵力量,才有能力改变无神论者。" 陀斯妥耶夫斯基对上帝的认识是深沉丰厚的,他的文字也必须在他的小说上下文中来理解。能改变并赢得无神论者,只有上帝才能。但是,上帝就是乐意使用单纯谦卑,愿意付出生命代价的人来完成上帝的工作。信徒也需要不断的学习与检视,在自己的生活中,什么是应该付出的生命代价。 大众媒体偶而也会报导教会所做的好事,但人们总是容易健忘的。当下次教会丑闻一经披露,甚至经过一番渲染,部分信徒可能就信心软弱了,有些慕道友或者就借口不到教会,许多看热闹的人可能就对教会加深了不信任与鄙夷的态度。基督徒与教会当如何?忘记背后,努力面前的,向著标竿直跑(腓三13)。鲁益师(C. S. Lewis)说的好:"神迹的出现是要坚固人的信心,好让在没有神迹出现的时候,仍然坚定相信上帝。" 上帝吩咐基督徒要行公义好怜悯(弥六8),因为上帝属性如此,同时也是为了要操练人的爱心与见证,好让人在似乎看不到上帝作为的时候,因为教会与基督徒的信望爱,仍然能继续信靠并等候上帝。 作者简介 吕绍昌牧师为正道福音神学院教务长、旧约研究副教授。 蒙允转自《传扬》杂志第43期 。
让世界听见基督教的声音

你一次性或持续的支持,能让任何人都能免 费阅读《基督日报》的所有内容。

⽀持优质基督教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