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以諾牧師發覺不少人對教會產生異見,尤其在網絡上揭秘式揶揄教會的是非對錯;也有一些自由傳道人在不同教會講道,本身沒有固定的教會生活。林牧師認為脫離教會群體就難以真正體會群體生活的挑戰與祝福,在這狀態下發出的評論無形中窒礙人參加教會的意慾。
教會的問題並非讓人避開的理由
他指出,聖經從未隱瞞教會的問題。保羅寫給腓立比教會、以弗所教會、哥林多教會的書信,都是處理教會內部的問題,可見初期教會中亦存在各種挑戰。在這情況下,保羅從未勸導信徒因此而離開教會,而是透過書信引導他們回歸真理。
保羅面對牧養挑戰的態度也成為後世教會的借鑒。林牧師說:「教會的問題並非讓人避而遠之的理由,而是教會成員學習真理、踐行信仰的機會。因此教會有問題而離開的做法並不符合聖經的教導,信徒需要謹慎以待。」
重新思考如何在教會中建立真實的關係
林牧師說:「聖經中的真理實踐,離不開群體生活。『愛神』與「愛人』不可分割的,而愛人正是信徒表達愛神的方式。教會作為信仰群體,正是彼此相愛、彼此接納、彼此饒恕的場所,離開這個場所就失去了實踐信仰的機會。聖經從未告訴我們教會的人是完美的,反而教導我們要學習在群體中活出信仰。」
教會生活的核心不是事工或節目,而是關係與實踐。初期教會沒有複雜的事工,而是透過彼此的相處,活出彼此相愛的生命。「門徒每天都擘餅,為了紀念自己是一個罪人,一個蒙恩的罪人,紀念主為他們道成肉身,捨身而死。正因為這個緣故,門徒被主的愛所激勵,願意為主奉獻生命。」
他又指今天的教會往往過於注重事工,卻忽略了群體生活的實踐,因而需要重新思考,如何在教會中建立真實的關係,而不僅僅是完成事工。
用神的眼光看待教會
他說:「教會是由蒙恩的罪人組成的群體,每一個都是因信稱義的人,雖然不完美,但神卻看到我們生命中的美好。」提醒信徒學習用神的眼光看待教會,欣賞彼此的生命,並鼓勵彼此發揮恩賜,特別是渴慕能造就別人的恩賜,用以關懷教會、勸勉弟兄姊妹,將各人生命的潛力引領出來。
最後,他鼓勵大家以積極的態度面對教會的問題,在群體中學習彼此相愛、彼此接納。透過聖靈的能力活出聖靈的果子,在教會中見證神的恩典,共同成長,實踐信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