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日早堂研经会‧神的饶恕不是必然

"不能饶恕弟兄姊妹,就没有教会存在;不饶恕别人,就是阻拦神国度的进程"

鲍维均牧师在第八日早堂研经会以"七十个七次"为题讲道,本文为马太福音18章21至35节经文。 今天饶恕的功课被信徒看为"课余活动",重要性次于救恩,又似乎只为显出基督徒的品格情操。但今天鲍牧师带我们看马太福音18章,带出饶恕的重要性。 鲍牧师首先讨论了关于马太福音18章的内容问题。此章内容看似杂乱无章:一开始讲到天国谁为大,然后讲不要让弟兄跌倒,然后讲了迷羊的比喻,再讲教会秩序问题,最后又讲到祷告问题。鲍牧师带领大家明白这些经文的意思、经文之间的衔接,以及从上文下理帮助会众理解18章及与信徒的关系。 彼得问耶稣饶恕弟兄七次可以吗﹖耶稣说要饶恕"七十个七次。"耶稣说这话是另一个比喻的应验:主人饶恕大仆人欠他的巨债,大仆人蒙饶恕后,却不肯饶恕小仆人欠他的一点钱,于是主人严重的惩罚大仆人,把他放在监里直至还清所有债。这里引起鲍牧师要讨论的另一个问题:耶稣既说饶恕要直至七十个七次,为什么比喻里的主人不能饶恕仆人七十个七次呢﹖这个比喻怎么解释七十个七次呢﹖ 第一个问题:马太福音18章数段经文的意思 马太福音包含了数个看似截然不同的课题,鲍牧师逐一深入解释其含意。 天国里谁最大的是小子 "凡使这信我的一个小子跌倒的,倒不如把大磨石拴在这人的颈项上,沉在深海里。" 鲍牧师说这段经文的中心不是犯罪,乃是"小子"。教会和社会里均有一些被认为是"小子"的人。这段经文告诉教会要接待小子,假如教会令小子犯罪,在耶稣眼中是罪大恶极。 "我实在告诉你们,你们若不回转,变成小孩子的样式,断不得进天国。所以,凡自己谦卑像这小孩子的,他在天国里就是最大的。凡为我的名接待一个像这小孩子的,就是接待我。" 耶稣时代的犹太人一般不关心小孩,但经文说接待小孩的人才是接待耶稣。 主对迷失的羊比其他关怀更大 一个人若有一百只羊,一只走迷了路,你们的意思如何?他岂不撇下这九十九只,往山里去找那只迷路的羊吗?」「你们在天上的父也是这样,不愿意这小子里失丧一个。」 一般人以为迷失羊羔的比喻表达了迷羊的幸福、或在讲传福音的事,是讲主人对一只迷失的羊——小子的关怀,把所有东西放下来寻找他。特别之处是:不是小羊怕失去主人,乃是主人不能失去小羊,是对小子很大的关怀。 以上三段经文:教会不能令一个弟兄姊妹流失的问题 福音书讲到教会的就是这几节圣经。教会让人想到建筑、行政架构,但没人说教会的中心在小子,但这三段经文重点在"小子":如果不接待"小子"就不接待我、不能令"小子"一个跌倒,及以主人需要"小子"。这里讲如果不令一个弟兄一个姊妹流失的问题。 教会要尽力挽救犯罪的"小子",以免教会犯罪 「倘若你的弟兄得罪你,你就去,趁著只有他和你在一处的时候,指出他的错来。他若听你,你便得了你的弟兄;他若不听,你就另外带一两个人同去,要凭两三个人的口作见证,句句都可定准。是不听他们,就告诉教会;若是不听教会,就看他像外邦人和税吏一样。 这里讲的是犯罪的弟兄的问题。一般人读到这章会有"超越"感,把这段经文解为主教导如何处理犯罪弟兄的"步骤":"谁不行,我先骂他,他不改过的话,我就再带几个弟兄骂他;再不改过的话,全教会骂他,最后再不改变的话,我们就放弃他。"鲍牧师说,这是法利赛人的眼光,并且是把这段经文抽离了原文的理解。 但马太福音的耶稣的行动刚好相反:从上文下理可见,"小子"是耶稣事奉的中心,因此这段经文不是为教利益而写。鲍牧师教信徒用福音的方法理解:假若弟兄姊妹犯罪,教会要为挽救他而跟他讲话,以致教会不失去一个弟兄,并且让教会不犯罪。 教会事奉中心不是执事牧师,而是最丑陋的罪人 耶稣说"我来本不是召义人,乃是召罪人"。因此假若弟兄姊妹屡次不听劝,不是就此放弃,而是要以他为事奉中心,把他当为外邦人和税吏一样看为拯救关怀的对象。鲍牧师说:"们不能没有他们,要把他们当作小子接待,如接待耶稣,努力不让他犯罪。" 教会的事奉中心不是执事或牧师,而是最丑陋的罪人。因此这段经文不是"踢走三步曲",而是在讲当弟兄姊妹不能挽回时,要把他们看为教会中心,并把他们当作税吏罪人一样事奉他们。 不能饶恕弟兄姊妹,就没有教会存在 "凡你们在地上所捆绑的,在天上也要捆绑;凡你们在地上所释放的,在天上也要释放。" "我又告诉你们,若是你们中间有两个人在地上同心合意的求什么事,我在天上的父必为他们成全。" 鲍牧师说这段经文不是教导如何成就祷告的问题,而是教导祷告要"两三个人一",这是祷告的先决条件。假如教会每一次都厌弃小子,不能饶恕,不能看重小子的话,教会便会没有人,神也不会同在。 饶恕功课慢慢成为这章高潮,不断扭转我们思想:教会是因为神饶恕罪人而存在,因此小子和罪人是教会的中心。但假如弟兄姊妹得不到教会的饶恕,福音的能力就不能得到见证。因此饶恕犯罪的弟兄姊妹,不是为他们好处,乃教会的好处,教会不能失去他们,因此绝不能令小子跌倒、离开教会。 饶恕小子是"谁为大"的问题 天国好像一个王要和他仆人算账。才算的时候,有人带了一个欠一千万银子的来。因为他没有什么偿还之物,主人吩咐把他和他妻子儿女,并一切所有的都卖了偿还。那仆人就俯伏拜他,说:『主啊,宽容我,将来我都要还清。』那仆人的主人就动了慈心,把他释放了,并且免了他的债。"那仆人出来,遇见他的一个同伴欠他十两银子,便揪著他,掐住他的喉咙,说:『你把所欠的还我!』他的同伴就俯伏央求他,说:『宽容我吧,将来我必还清。』他不肯,竟去把他下在监里,等他还了所欠的债。众同伴看见他所做的事就甚忧愁,去把这事都告诉了主人。于是主人叫了他来,对他说:『你这恶奴才!你央求我,我就把你所欠的都免了,你不应当怜恤你的同伴,像我怜恤你吗?』主人就大怒,把他交给掌刑的,等他还清了所欠的债。你们各人若不从心里饶恕你的弟兄,我天父也要这样待你们了。" 这比喻里借大仆人一千万的君王其实象征了当时罗马王帝。主前63年犹大地是罗马政府的殖民地,当时一个罗马在巴勒斯坦征税一千万两银子。因此这比喻的背景是王,也在讨论王权的问题。 仆人饶恕的问题就正像收税的情况一样:罗马王派人到百姓那里收税。收税者本应负责把税款收集了交给王。但忽然有一天当王下命令免收税项,吩咐收税者不用再收税,但收税者不肯接受制度改变,自尊为大,照常收税,问题的根源是在不顺服王权。比喻中的大仆人问题的根源也不在饶恕与否,而在不顺服王权,自称为大。 圣经清楚告诉我们,只神才可以报应。圣经说:"申冤在我,我必报应"我们没有资格审判弟兄姊妹。我们把重点放在小子之余,也要认清谁是王帝。我们不饶恕小子,就是自尊为大,也轻视了神的主权。 第二个问题:七十个七次的问题 耶稣说要饶恕"直到七十个七次"其实是说,在什么情况下神不能饶恕我们。 我们做任何事神都可以饶恕,除了当我们不饶恕别人时 我们做任何错事神都可以饶恕,但除了一样:假如我们不饶恕别人。不饶恕的基督徒,就是不接受十字架道理。因为十字架的中心在恩典和饶恕,因为饶恕的权柄在神,我们才能得饶恕。 教会的存在是因著恩典和饶恕,但若教会不行出十字架的道理、不饶恕弟兄姊妹的话,神十字架的能力就不在我们当中。不能在弟兄姊妹身上认定十字架关系的话,也不能与神认定十字架关系。 鲍牧师曾在波士顿主办夏令会,会上设了一个时间让弟兄姊妹互相写信和解,因为鲍牧师深信要与神有良好关系,一定先与神有良好关系——因为这是恩典的基础。结果神的灵工作,不少牧惊讶于这活动的果效,对鲍牧师说:"原来这样才能与神和好。"亦有牧者决定要解决教会执事间的关系。 鲍牧师,与弟兄姊妹有彼此饶恕,才能与神有好的交往;不能饶恕弟兄姊妹,就不能叫神饶恕自己。不明白饶恕是关怀弟兄的中心的教会是无用的。 不饶恕弟兄的话,就是不需要十字架的恩典,也不会得神的饶恕。 没有饶恕,是直接破坏神国的进程 神不能饶恕不饶恕别人的人的第二个原因,是因为神国的进程被这样的人破坏了。王饶恕了大仆人,但大仆人却不饶恕小仆人,主人的饶恕便停在大仆人身上,不能传给小仆人;同样,我们若不饶恕弟兄,便是令十字架的能力停留在我们身上,阻碍了神的工作。 教会的中心在小子,只有教会看重小子,神的恩典才能继续承传下去。没有饶恕,便是直接破坏神国的进程,所以耶稣和马太对是否能饶恕弟兄十分紧张。 饶恕中见到十字架的能力和荣耀 鲍牧师提到1955年几名宣教士与他们的太太在厄瓜多尔的一个部落宣教。为了建立关系,他们先花了三个月用飞机向土人投下食物,在得到土人好的回应后才决定登陆。后来宣教士们被刀枪杀死,但他们的太太却不肯走,继续在这部落传福音,终使整个部族得救。后来从土人的口中得知,其中一名宣教士离开世界前曾说:"父啊!原谅他们,因为他们所做的他们不知道。"神的十字架的救恩就是这样承传到那个部落。 有饶恕和恩典的地方福音就增长,相反不肯饶恕别人的人其实在力阻神的工作,这些人不会得到上帝的饶恕。"饶恕不是为了个人,不是为令教会更温馨,乃是见证十字架的能力。" 鲍牧师最后说,我们要主动与弟兄和好,以致我们的"小子"成为与神和好的管道:"因为我们不可失去小子,教会不可失去我们。" 鲍牧师带领弟兄姊妹为和好立志 最后鲍牧师呼召与别人有不和关系的弟兄姊妹,向神承诺会与弟兄姊妹和好,以见证神十字架恩典的能力。 鲍牧师祷告:"主啊,站起来的弟兄姊妹是见证十字加的恩典能力浇灌我们,因为我们忘恩,拦阻你国度的工作。求神使我们有能力饶恕别人,亦求圣灵工作,以致我们可以歌颂十字架能力,让世人看到你爱的伟大……" 楼恩德牧师、周永健牧师回应讲道 牧师呼召会众站立祷告时,全场约三分之一信徒站立起来。楼恩德牧师深感叹虽然很多弟兄姊妹专程来神的面前参与聚会,其中不乏很多很渴慕的人,但三分之一站立的人显示出很多人其实仍未能饶恕别人。 周永健牧师亦表示鲍牧师所讲讯息深刻,不单讲饶恕,更讲出不能饶恕的反面。教会里经常会出现一些被认为"麻烦"的人,他们有时不被接纳。但鲍牧师深刻提出饶恕不单为了人的关系,也为了神的关系,让弟兄姊妹有更深反省。
让世界听见基督教的声音

你一次性或持续的支持,能让任何人都能免 费阅读《基督日报》的所有内容。

⽀持优质基督教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