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鸟的鸣声,鸟的羽毛,我都喜欢。有时我到新州去看我的孙儿,那是一个幽静的小镇,跟我童年时期居住的地方相似。清晨,鸟儿此起彼落那悦耳的"晨歌",往往会勾引起一些童年的回忆。我倾听、倾听,忘记了身在异乡。
一天,我带著孙儿到后院,当我走到法国梧桐树下,忽然,一只小鸟,惊慌失措从矮柏松树上飞出来,边飞边叫,我走近那里一看,树上有一只鸟窝,而且窝里还有三只雏鸟,身上细细短短的乳毛,眼睛也没睁开,在窝里蠕动,非常令人怜爱。
立刻,我叫我的小孙子,那时他才五岁,把他抱起来,让他看那窝里的雏鸟,他瞧见那三只鸟也非常高兴!
大约过了一个星期,我们再去看窝里的小鸟,原来细细短短的乳毛已长长变成褐色,原来牠们软弱站不起来,如今,已能微微移动自己的身体。原来看不出有鸟的形状,如今已具有一个轮廓。过了几天,我们再去看,翅膀已经长成了。小鸟从蛋壳脱颖而出,逐渐成长,甚至能飞来飞去。生命成长的过程,真是一件不可思议的奇迹!
我回到纽约,心里还是想著那一窝鸟。在那些日子,阴雨绵绵,不知那窝中的雏鸟,在风吹雨打的情况下,究竟会怎样?想著,想著,我就打电话给我的小孙子。我问他说:
"但以理,窝里的小鸟怎样?" "爷爷,鸟窝空空,小鸟都飞走了"
啊,我真如杞人忧天。
植物、动物的生长过程,都是有规律的。正如太阳升起,太阳落山一样。母鸟在生蛋以前,牠与公鸟会同筑一巢,窝的大小正好可以容纳所要孵出来的雏鸟。假如,窝太小了,懦弱的就会被挤出窝外,掉在地上,岂不会一命呜呼么?假如,窝太大了,母鸟的翅膀恐怕就不能周全地遮住整个"家"。雏鸟岂不会受风吹雨打之苦么?鸟儿的本能,仿佛有蓝图尺寸,筑成既不大又不小。而且,筑窝的一草一叶,完美得可与人手工筑的媲美哩!
我算了一下,新州屋前屋后的树上,自迁入以后,在数年中,鸟儿所筑的窝,已有七个之多。鸟儿筑巢似乎也选择地方。显然,牠们不喜欢呆在人家的客厅,度那苟安的日子;而是喜爱生活在自然的天地中。
我又想,为什么牠们在我们的前后院作窝呢?记得严冬白雪皑皑的季节,我与但以理曾经把面包弄成小块,屡次扔在雪地上。当我们"喂"的时候,牠们停在树上,当我们走进屋子,牠们就飞下来吃。牠们似乎能领会我们"雪中送炭"的情意。
所罗门有一句警世名言:"要救自己......如鸟脱离捕鸟人的手。"(手字在英文圣经是snare,意即罗网)今日,世上有的人把罗网套在别人的身上,而以别人的痛苦暗暗自喜。俗语说:"好马被人骑,好人被人欺"。这样的人,他心里缺乏爱。其实,他心灵里也是孤单、痛苦的。他所得到的喜乐,也不过如昙花一现。有的人,为了要满足一己的欲望,为了要达到自己的目的,竟自投罗网,这样的人也是由于自私、缺乏爱,更毋庸说会遭受痛苦。古书上说:"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回想这一段有关鸟的琐事,我觉得人与人之间,甚至人与鸟之间,有爱才有和谐,有爱才有喜乐。我心底不由得发出感叹说:"鸟儿啊,你真聪明,因为你懂得爱"!
*******
本专栏逢二、五更新,刊载俞敬群牧师之作《和谐之歌》。
俞敬群牧师:资深牧者,著名的华裔作家,于纽约曼哈顿牧会50多年;曾七次荣登世界名人录(who's who in the world)殿堂。他一生出版过十一本书籍,其中《和谐之歌》为最满意作品,又被世界闻名的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所收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