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天出席人數達250人,包括多名教牧同工、大學教授、院社與學校校長,講者包括港福堂吳宗文牧師、播道兒童之家院長羅美珍女士、播道書院盧偉成校長、香港浸會大學社會工作系副教授趙雨龍博士、青少年牧養團契總幹事李賢義牧師,以及民建聯婦女事務委員會主席蔣麗芸博士。
羅美珍女士點出了家庭環境才是培育孩童成長的搖籃,父母子女情感的聯繫,與孩子建立正面自我形象是正比的關係,而家庭支援服務只是問題發生後的「救火隊」,歸根究底,預防總是勝於治療。盧偉成校長認為,家庭危機很多時是由於家庭功能失調和社會價值觀模糊所致,他在總結時指出,和諧家庭是「果」,制定家庭友善政策是「因」。
另外,趙雨龍教授則從歷史的角度看如何重建香港的家庭文化,他提出因為歷史因素促使香港家庭服務展偏重急切性及補救性工作,也缺乏指導性家庭政策;而家庭文化的轉變通常受到社會、經濟、環境因素的影響。他又鼓勵實施提倡孝道,鼓勵家庭養老等方法,使家庭成為一個充滿和諧的地方。
李賢義牧師則指出,不少問題青少年的成長環境,出現家庭、經濟或是朋輩邊緣化,他提出的牧養導向包括家庭教導、公民教育、靈性導師和連線領養。吳宗文牧師則認為家庭暴力成因大致來自四個根源,包括社會壓力、關係破裂、心理鬱結及觀念偏差,要處理這些問題,必須有正確的疏導,以及各方坦誠面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