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变迁何来"盼望"? 叶汉浩吁夹缝中活出耶稣价值观

社会变迁何来「盼望」? 叶汉浩吁夹缝中活出耶稣价值观
(图:pexels)
近年香港社会急剧变化,基督徒在现实夹缝中何来有"盼望"?香港中文大学崇基学院神学院助理教授叶汉浩在近日的线上个人培灵会,析解盼望的涵意,乃现实生活方向与力量,鼓励信徒活出耶稣的价值观。

"梦想"被用于管治 "盼望"乃生活方向与力量

叶汉浩在第二晚线上培灵会以"盼望的重要:由罗马和平梦说起"为题,首先析解"梦想"与"盼望"之别。

"梦想"可被政府用以管治人民,他指,一世纪罗马帝国统治世界用制度和军队之外,塑造一种给人民和平的想像,如奴隶对社会的贡献,将和平梦合理化,罗马政府只要让人民接受这种梦想的价值,当下现实面对的一切都变得合理,除了操控人对将来发生事情的想像,更操控人对现在的思考,"梦想"是中性,美国初期发展也如此。

在信仰角度就是"盼望"(Hope),在希腊语中是影响今日的我们。旧约圣经包含恐惧或盼望,没有盼望便变成恐惧,恐惧除了来自现实社会、人性恐惧,还代表未能启动应有的盼望。新约圣经耶稣就是盼望,盼望不单是我们期望发生的事,更给我们今天方向与力量。

盼望有两种特质:"现实性"(already)、"未来性"(not yet),"现实性"给予我们超越现实困难的视野;"未来性"给予我们方向与价值,就如腓立比书3章20节指,我们却"是"天上的国民,并且"等候"救主,就是主耶稣基督从天上降临。

信徒活在现实夹缝 思考信仰核心是什么

基督徒处于盼望与梦想之争,大环境的梦想可能打击年轻人,突如其来社会的改变可能失去上流的阶梯,失去面对生活的力量出现压抑,现实的夹缝使人失去盼望,基督徒如何自处?

叶汉浩勉励信徒:"看到别人的受苦,更加要寻找今日活得有力的来源,以致我们成为更多人的帮助,这是狭缝中的使命之一。"并借此思考信仰核心是什么。

他引用罗马书8章24节给信徒盼望的确据:"我们得救是在乎盼望;只是所见的盼望不是盼望,谁还盼望他所见的呢?"经文重点是"得救的本质",基督徒回应世界与世人不同,盼望是积极、与使命挂钩的力量来源。

叶汉浩解释,天国救恩已经来临到世上,信徒因著耶稣基督的生命在现世迎向未来,"我们活在的末世是在天国与现世的夹缝中,既要面对处身社会的压迫,但同时享有天国带来新的身份(天上国民),所以现实生活与世人不同。"

"盼望"的本质 活出耶稣的价值观

"盼望",每个人有心目中的一套,若然与事实不符就会失望,圣经告诉我们,耶稣就是那盼望,即是祂活出来的价值,耶稣面对马帝国强权压迫,仍然进入社群关怀受苦者。

今天基督徒如何过活?叶汉浩提醒大家"生活力量来源视乎人捉紧那种价值",基督徒在现实的夹缝活出天国的核心价值,例如爱人如己,在现世回应时代、在圣经扎根判辨是非。

对于基督徒移民,他认为无论去或留,上帝给每一个人都有独特的使命,持守这使命成为活著的力量、永生的确据。

叶汉浩博士线上培灵会"夹缝中"系列共三讲:"夹缝中的信"、"夹缝中的望"、"夹缝中的爱",分别于7月9日、7月13日、7月27日(原定7月20日)晚上9:30举行,讲座视频上载于其个人YouTube频道。

让世界听见基督教的声音

你一次性或持续的支持,能让任何人都能免 费阅读《基督日报》的所有内容。

⽀持优质基督教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