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们所作的,只要是作在我一个最小的弟兄身上,就是作在我的身上了。(太廿五40)
人偏向以貌取人。根据韩国二○○五的一项民意调查结果显示,百分之七十五的受访者认为自己评价别人时会受到对方的相貌的影响。记得笔者还在神学院读书的时候,曾到荷兰的华人教会去作教牧实习一个月,那教会的牧师要负责五个不同城市的教会,事奉非常忙碌。有一次,他带我到其中一所教会去参加崇拜,牧师一到就忙著应付不同的需要,没有时间介绍我是谁。有人问起,我也只是介绍自己的名字,而没有加上"传道"这个头衔,结果发现,不是太多人对我感兴趣。崇拜结束以后,为了等牧师处理教会的事宜,我和太太就在附近走走。回到教会才发现很多人在教会门口找"蔡传道"。一看到我们回来,有个老执事很热情地走过来和我握手说:"喔!你就是蔡传道,欢迎,欢迎!对不起,刚才我还不知道是你。"笔者承认自己也有同样倾向,因此我们都有必要好好思考耶稣所说的《分别绵羊和山羊的比喻》。
从耶稣所举的事项来看,耶稣所谓的"最小的弟兄"就是那些在衣食住行上有需要的人,还有患病和坐牢的人。前面几个要把他们想像成为耶稣不是太难,可是坐牢的人应该就是那些犯法犯罪的人(当时宗教逼迫并不普遍,所以听众应该不会联想到像施洗约翰一样被关的传道人),连这一些我们不想靠近的人,以及生活中看不顺眼、常常得罪我们,甚至给我们和家人带来伤害的人,竟然"就是"耶稣!
难道做在"大人物"身上的事不算吗?当然不是,不过只有当我们连"小人物"也愿意服事的时候,做在"大人物"身上的事才算数。因为只有服事小人物能够试验我们纯正的动机,假如我们只会服事大人物,我们便不是真正愿意服事的人。
以下故事不是我自创的,它在教会圈子或许已经耳熟能详,但容我自行演绎故事的细节。话说好久以前,有一个信徒晚上做了一个梦,梦中耶稣向他显现说:"我明天要到你的家探访。"这个信徒起来,心中极其兴奋又紧张,心想:"我要怎么好好的接待这位到访的主呢?"于是决定拿出自己最拿手的好菜来好好招待耶稣。
就在他忙著准备菜的时候门铃响了,他吓了一跳,心想:"耶稣应该不会这么早来吧?"他连忙整理一下自己的头发和衣服,然后带著友善的微笑去开门。门一开,只见一个背著行囊,满身大汗的游客站在门前。
那个信徒就问他:"您有事吗?"
"是的,"那旅客回答说:"我正在做一次远行,来到这一带感到肚子饿极了,但是这里较偏僻,周围都找不到饭店。虽然很不好意思,但是我可不可以向你要点吃的,吃了我就继续上路去了。"
那个信徒想了一想,很犹豫的说:"……我这里是有吃的,但是真不好意思,你来得不是时候,我这些食物要留给一个非常重要的客人。你到别家去问一问吧,真对不起。"客人于是离开了,而他则继续忙著做菜。
菜刚做好,门铃又响了。他心想:"耶稣可真准时呀!"于是他整理一下自己的头发和衣服,很兴奋的去开门。不料,是一个邻居。他有点失望地问:"你好,你今天上门,有什么事吗?"
"是的,"邻居说:"我孩子今早发高烧了,我想送他去城里看医生,但是我不会开车,不知道你是否可以帮忙?"
那个信徒心里很挣扎,他说:"我确实可以开车,但是……我家今天有个很重要的客人说要来,我也不知道他什么时候到。万一他到了我家,却没有人在……我看,你还是找别人吧。真对不起,若不是今天,我一定没问题。"那个邻居只好失望地离开。
那个信徒继续在家里等著。傍晚时分,门铃再次响了,他心想:"这次肯定是主耶稣来了,我等你等到好辛苦啊!"于是又整理一下自己的头发和衣服,微笑去开门。门一开只见是个老头子。
"老先生,你有事吗?"
"不好意思打扰你……我人老了没记性,今天早上我出门的时候没有带钥匙就把门给反锁了,现在我进不了家,你能不能帮我来看一下。"
这时他心里又起了挣扎,说:"我很乐意帮忙,但是今天我家有个特别重要的客人,我等了他一天还没有来,我想很快就到了,我怕他来了家里没有人就不好,所以……"老人只好找别人帮忙去了。
那个信徒等了一天,耶稣没有来,他自己也累了,沉沉的在椅子上睡著了。这时,耶稣又出现在他梦中,他心中有点不满,说:"主啊,我等你等得好辛苦,你怎么说好今天要来却没来呢?"
耶稣对他说:"我来了,我来了3次,但是你都打发我走了……。"
耶稣在哪里?转过头去,看看身边那一位,再转眼看一看角落中不起眼的面孔,他……"就是"耶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