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建霞指出重视青年人的重要性:"教会和机构要思考如何接纳和接触青年,让给予他们发挥机会。"女青董事会规定30%成员必须是年轻女性,显示对青年声音的重要。 女青年会现与四十多间伙伴教会在地区合作举办福音小组、布道会、心灵加油站、基督教艺术活动、生死教育及静修体验等,促进妇女、长者、儿童等不同群体认识信仰。 推动过程中特别重视"跨代领导",容纳青年参与,实践共融精神。
杨建霞形容,这精神与十字架的真理一样:在基督身体里不分高低上下,众人同心行动。 她将此概念延伸至教会宣教事工,指出:"教会不应仅由有经验的年长者掌权,在执事会垄断决策,而要聆听青年声音,给予话语权。这需要刻意培育年轻一代,促进真正的跨代同行。" 基督教关怀无家者协会: 倡奉献者为"天国的撒种者" 基督教关怀无家者协会、同时担任丰收慈善基金总监的林凤仪则在研讨会上提出"属灵筹募"的概念,意思是向奉献者筹募金钱不只以获取经费的目的,亦同时是在帮助奉献者将金钱投资于神的工作,成为神国的好管家。
她分享到,关怀无家者协会有八成半收入来自不稳定的来源,但机构不以此为压力,反而以天国的视角,将此视为让更多奉献者参与"撒种"的机会。
两年前,协会计划将宿舍改建为称为"风雪中的小屋"的无家者之家,作为他们安居和属灵的家园:"风雪中的小屋建成后,计划每个月供应汤水服务,有入住者更主动参与帮忙煲汤。"
这个2000呎空间的装修费超过100万,在政府削减社福机构资助的情况下,这计划得到不少怀有共同异象的教会和个人奉献。不少受惠者因著此计划生命改变,曾经历家庭破裂的无家者亦与家人关系复和,令捐助者深受鼓舞,收获到撒种的喜乐。 林凤仪说,机构与捐助者的关系不止于金钱的奉献。机构同工亦会为每位捐助者祷告,帮助他们成为天国的管家以及撒种者。她说:"我们不单单讲述机构的成就,而是与有份奉献的同行者一起见证无家者生命在神里的改变,让每个人都能成为天国的撒种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