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續宣教」在香港:女青與無家者協會倡創新「同行理念」

女青:賦權青年人 關懷無家者協會:奉獻者同行

「可持續宣教」在香港:女青與無家者協會倡創新「同行理念」
基督教關懷無家者協會、同時擔任豐收慈善基金總監的林鳳儀。(圖:基督日報)
「可持續宣教」在香港:女青與無家者協會倡創新「同行理念」
香港基督教女青年會總幹事楊建霞。(圖:基督日報)
由Hope for Next Generation主辦、一年一度的「2025可持續宣教研討會」於7月19日舉行,其中一場分享會邀請香港社福機構探討宣教持續發展具備的重要元素。 香港基督教女青年會總幹事楊建霞以「跨代同行與領導」為題分享。她提到女青曾訪問千多名青年對社會向上流動的看法,發現青年認為成就應取決於個人才能與強項,成年人卻以高薪厚職定義成功,令年青人感到沒有盼望。 香港基督教女青年會:三成董事會由年青人擔任

楊建霞指出重視青年人的重要性:「教會和機構要思考如何接納和接觸青年,讓給予他們發揮機會。」女青董事會規定30%成員必須是年輕女性,顯示對青年聲音的重要。 女青年會現與四十多間夥伴教會在地區合作舉辦福音小組、佈道會、心靈加油站、基督教藝術活動、生死教育及靜修體驗等,促進婦女、長者、兒童等不同群體認識信仰。 推動過程中特別重視「跨代領導」,容納青年參與,實踐共融精神。

楊建霞形容,這精神與十字架的真理一樣:在基督身體裡不分高低上下,眾人同心行動。 她將此概念延伸至教會宣教事工,指出:「教會不應僅由有經驗的年長者掌權,在執事會壟斷決策,而要聆聽青年聲音,給予話語權。這需要刻意培育年輕一代,促進真正的跨代同行。」 基督教關懷無家者協會: 倡奉獻者為「天國的撒種者」 基督教關懷無家者協會、同時擔任豐收慈善基金總監的林鳳儀則在研討會上提出「屬靈籌募」的概念,意思是向奉獻者籌募金錢不只以獲取經費的目的,亦同時是在幫助奉獻者將金錢投資於神的工作,成為神國的好管家。

她分享到,關懷無家者協會有八成半收入來自不穩定的來源,但機構不以此為壓力,反而以天國的視角,將此視為讓更多奉獻者參與「撒種」的機會。

兩年前,協會計劃將宿舍改建為稱為「風雪中的小屋」的無家者之家,作為他們安居和屬靈的家園:「風雪中的小屋建成後,計劃每個月供應湯水服務,有入住者更主動參與幫忙煲湯。」

這個2000呎空間的裝修費超過100萬,在政府削減社福機構資助的情況下,這計劃得到不少懷有共同異象的教會和個人奉獻。不少受惠者因著此計劃生命改變,曾經歷家庭破裂的無家者亦與家人關係復和,令捐助者深受鼓舞,收獲到撒種的喜樂。 林鳳儀說,機構與捐助者的關係不止於金錢的奉獻。機構同工亦會為每位捐助者禱告,幫助他們成為天國的管家以及撒種者。她說:「我們不單單講述機構的成就,而是與有份奉獻的同行者一起見證無家者生命在神裡的改變,讓每個人都能成為天國的撒種者!」

1 2
讓世界聽見基督教的聲音

你一次性或持續的支持,能讓任何人都能免 費閱讀《基督日報》的所有內容。

⽀持優質基督教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