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城热论通识

刚过去的星期五,肯定是教育界一大盛事,亦是我近年来接受最多传媒、老师、家长及学生访问的一天,因为那天是教育局派发香港第一届文凭试通识科模拟试卷给学生参考的日子。那天传媒及老师都有让我看学生的表现,在我回答传媒对这份卷的看法时,亦观察到学生、家长及反对通识科成为必修科的人的表现,其中最奇怪和最令我害怕的就是学生的反应及表现。我欣赏这份卷所拟的题目已尽量全面,全面的意思是能够顾及不同能力的学生,当中有些较显浅的部份可以让能力稍逊的学生尝试作答,而不至于完全打击他们作答的意欲;另外亦有发挥创意及批判精神的题目,让高水平的考生可以尽量发挥。 为甚么我刚刚说学生的反应是最奇怪和令我害怕呢?有很多老师致电我不是担心此卷的深浅度,反而是担心学生的反应,因为很多学生都说:"好易啫,我都识答。"但当我看到不同学校考生的答题时,我终于明白老师的担忧。我至少看到一些他们常见的答题通病:"流于吹水"、"空有概念"、"没有主见"、"阐释不足","流于吹水"即是只是像未有修读通识科的人的回应、没有深度;"空有概念"即是"掉了一些书包",提及一些专有名词,如"联系感",却没有深入解释;"没有主见"是一般学生不能清晰地表达自己的立场,亦不能提出有力的论点与论据;"阐释不足"则是只有立场或看法,未有解释何以有此看法。 我当然明白家长及反对这科成为必修科的朋友为何会担心,因为通识科成了是否入大学的必要条件,这个政策当然可以进一步讨论,但我都听到一些批评是认为出卷的人出得无棱两可,不知道问甚么,其实这样才可以让学生有更多的发挥空间,亦可以看到他们如何批判思考。 各位同学,今次学校有机会可以把"评卷准则"与学生一起研究怎样可以改善自己的答题技巧的时刻,好好把握还有两个月就要面对考试,我建议可以以"议题为本"方法收集各报社论及多看一些电视的时事节目,答题时要"有专家理论与意见"、"有数据"、"有个人意见与立场",例如:政府派六千元这议题,你怎样看呢?为甚么有些人会支持?有些人会反对呢?这个与香港的经济有怎样的关系呢?我任教通识至今,由教导高级补充程度考生到现在集中教授老师如何教授通识科,我越来越爱这一科,因为这科真能训练大家的独立思考与批判思维。祝福同学能好好享受去学习这一科,虽然试卷题目好像比高考浅,但请大家不要因为轻视而影响你们的答题表现。 吕宇俊 (吕sir)小档案 吕sir童年时充满埋怨,因为他的爸爸及祖父也是吸毒者,母亲在他三岁时已改嫁另组家庭,他由祖母靠著综缓金过活。他自己也曾误入歧途,中二时加入黑社会,中五时更取得会考0分的成绩。但上帝没有离弃他,安排很多天使对他的扶助,他回到教会重拾书包发奋向学,重考会考考获19分,更顺利升读香港浸会大学取得一级荣誉毕业,毕业后再到香港中大大学完成道学硕士(M. Div)课程。在2006年更获得香港十大杰出青年的美誉。这几年更主动推动通识教育及理财教育,协助无线电视、香港电台、《都市日报》推动通识教育,也协助保险公司推行理财教育,更是香港青年事务委员会委员。这四年分别到教会、学校、各类机构分享讲座超过三千场。 (欢迎和吕Sir联络,电邮:principal@graceyard.edu.hk)
让世界听见基督教的声音

你一次性或持续的支持,能让任何人都能免 费阅读《基督日报》的所有内容。

⽀持优质基督教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