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九培灵研经大会早堂将主讲《创世记》

今届研经大会讲员杨锡锵牧师专访

港九培灵研经大会早堂将主讲《创世记》
杨牧师的办公室里,贴了不少女儿的照片,为他工作带来不少力量。(摄影:陈丽斯)
一年一度、为期10天的港九培灵研经大会将在8月1至10日城浸举行。今年中国神学研究院院牧杨锡锵牧师担任早堂研经会讲员。本报特访问了杨牧师。他细说了他的蒙召经历,以及他将在港九培灵研经大会与大家分享的讯息。

杨锡锵—这名字听来掷地有声,但这位头发已有点渐白、谈吐温和尔雅的牧者在拍照时却显得有点紧张。但当记者提起他刚大学毕业的女儿时,他就不期然地放松下来,眼角亦流露出笑意来。

蒙召、蒙福、蒙恩的人生

蒙召…

杨牧师信主和蒙召过程又平淡得不能再平淡。

"我12岁约6年级时信主,自细在教会长大;但直到进入大学,都从未真正思考生命。大学第二年时我忽然发觉原来我与不信者无分别,都一样想著怎样赚钱、怎样在行内发展。当时我参加的团契开始讲关于使命感、召命的问题,我醒觉到基督徒不应这样,开始考虑神要我做什么。"

不少人认为神呼召人时必定是轰轰烈烈、必定有什么明显的征兆,杨医生只是把自己的醒觉视为神的呼召,并开始"动身",在教会教授主日学,更在圣经上多下功夫,准备自己成为执业医生后多在教会事奉。"后来负担越来越重,神早已把呼召放在这里。"

献身…

由于杨医生太喜欢研究圣经,后来当他成为医生时,他辞了职,并到神学院接受装备,打算在这期间考虑全时间事奉。

"一切都来得很自然。"杨医生淡淡的说。"我觉得神呼召人的方法都不一样。我肯定自己有负担,但当见到很多人对召命的挣扎时,我反而怕自己太自然…"他笑说:"我想肯定自己的负担是否真的:是出于自己的兴趣、还是真的神的呼召呢﹖"

结果神通过一个小小的"考验"给了他清楚的答案。当他全家移民时,杨医生清楚地感到自己的负担,并坚持留在香港教导圣经。这事情令他清楚了他事奉的负担不是出于自己、乃是出于神。就这样他进了加拿大维真神学院修读文凭课程,后来更肯定了全职事奉心志,再攻读硕士课程。

关于港九培灵研经大会…

在今届港九培灵研经大会里,杨牧师主讲题目是"爱造的人生:蒙召、蒙福、蒙恩",经文取自《创世记》1至3章。杨牧师先解题:"我的信念是,创世纪的关注点不是科学,我相信圣经的关注是『谁是创造主』,祂话事,祂有主权,一切都由祂所定。所以如果我们是受造物的话,要按著造物主的心意生活。"

"创世纪第1章讲神的分配—从创造神学看,我们会发现圣经并非讲大自然如何漂亮,反而讲人生的秩序,从空虚混沌到有秩序的创造,每件事都有神的分配和目的—神给我们生命有福有祸,但都有神的计划,所以我们人生在世,要跟著祂的心意生活。"

杨牧师选择这篇讯息,是因为看到基督徒的生活脱离了信仰的本质。"现在的信徒著重救赎、少讲创造,信仰里很少去看我们与物质世界的关系。基徒每日花上最多时间在工作、起居饮食、赚钱、生活…我们90%时间似乎与信仰没有直接关系。但看传道的话,世界是神所赐下、创造、分配。但我们的生活忽略这世界,没有尊重这样的神的创造。"

信徒生命都有呼召

杨医生相信自己的出生便带著召命。"我入医学院时已是基督徒,其实我大可以与其他人一样,使用自己的专业赚钱,但当思想创造时,我会问:神把我放在这里有什么心意﹖祂给我什么恩赐呢﹖怎样运用金钱才合乎祂的心意呢﹖"

他为如果没有神的呼召,他可能与其他基督徒医生一样赚大钱,然而他相信这是神创造时所赋予的岗位时,他就把它看为呼召。"我认为不一定所谓属灵的事奉才有意义,只要从神领受的,即使是扫街,也是事奉。""关键是把自己的本份做好。"

怎样享受人生﹖明白人生的虚空时

杨医生最喜欢圣经哪一卷书呢﹖

"我最喜欢的是传道书。创世纪第一章教我们怎样享受神给我们的礼物,而传道书强调人生的空虚,要明白人生是空虚的,才能去享受。(你怎样享受呢﹖)很多人享受不到,因为不断追求却不能满足。要看到人生是不能满足的,去享受这个。"

"神给你的一份礼物要好好去享受,但你不断追求它、依靠它时,就会感到虚空。"他说:"神给你的是最好的,要有知足、敬畏的心。"

"这是很现实、很物质的世界。香港人有很多享受,但怎样才算是真正的享受﹖这就是创造神学—看看世界被创造时是怎样的,去跟从这个规律。"

杨医生将在今年的港九培灵研经大会中讲神创造以及蒙召的人。从他的分享里,不难发现杨医生本身就是蒙召、蒙福的人生——相信神的创造、甘心放下自我的生活回应神的呼召。

杨医生向记者表示,要在港九培灵研经大会上向这么多人讲道对他来说很不习惯,并且感到有一些压力。然而在上月在会议展览中心举行的"男士圣经大会"中担任讲员的杨牧师,看来熟练而淡定,相信在研经大会中亦能得胜有余了。

让世界听见基督教的声音

你一次性或持续的支持,能让任何人都能免 费阅读《基督日报》的所有内容。

⽀持优质基督教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