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豪恩引用约翰福音20章11至18节耶稣复活后与马利亚相遇的场面讲到,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后马利亚好像感到离死别,眼泪流了好几天。从她等到安息日过去急不及待走向耶稣的坟墓哀悼主,看到马利亚重视与耶稣之间的感情,耶稣的离开,她在世界好像已成孤伶伶一人。
空墓的哀伤
林豪恩指,抺大拉马利亚所受的打击巨大,足以摧毁整个人,包括四方面:"第一,她跑去坟墓哀悼耶稣,以香膏膏抺耶稣的遗体却看到空墓,连哀悼的机会也没有,这是极大的哀伤和无助。"
"第二,耶稣被杀,马利亚失去了情感相依的对象,也失去了群体;第三同时意味著她的信仰被挑战,她所跟随的那位一直教导爱与宽恕,曾经展现非凡能力的神子竟然被判刑处死;第四也意味著她人生方向的消失,她所跟随及照顾的恩人已经不再存在。"
马利亚的无助和绝望,甚至使她看不到复活后的耶稣,林豪恩指:"马利亚凭著自己的眼睛,没法看见那两个坐在耶稣坟墓里的白衣天使;凭著自己的耳朵,也没法分辨得出耶稣的声音。孤立无援的马利亚,完全感觉不到自己有任何面对当下处境的能力。"
让马利亚从哀伤和绝望中复活
林豪恩继续指,耶稣却用她熟识的声音呼唤她:"马利亚!"以致马利亚从心坎里回应:"拉波尼!"马利亚深情对待耶稣,耶稣同样以深情回应。耶稣第一件事不是追问马利亚哭甚么,而是亲切地呼唤她的名字。"这亲切的呼唤,安定了马利亚惊惶失措的心,安慰了马利亚哀痛绝望的灵,为马利亚昏暗的天空划出一道光线。"
"耶稣对她说:不要拉住我,因为我还没有升上去见我的父......抹大拉的马利亚就向门徒报信:我已经看见了主。"(第17、18节)马利亚惊喜万分地回去把喜讯告诉门徒,与先前坟墓外哭泣的景象形成强烈对比。
林豪恩指,其实马利亚想耶稣回来,所以拉住祂,期望回复以往的一切,跟随祂走遍大城小乡,但复活的主是要离开她回到父神那里:"耶稣回来了,但同时也要离开。那么,耶稣复活对马利亚有甚么意义呢?"
他解释,耶稣的复活使马利亚也复活,肯定了她的信仰,确认了她的人生方向。"耶稣是赶走她身上七只恶鬼的恩人、爱与真理的老师、道成肉身上帝的儿子,这些事实是马利亚亲身经历的,让她再次肯定这些经验和认识,对耶稣的真理仍可执著与坚持,让马利亚从哀伤和绝望中复活,确认自己过去和余下日子为耶稣而生存是值得的。"
林豪恩认为,信徒徒从马利亚对耶稣复活的经历中也得启示:"有些人需要别人安慰与支持;有些人需要还给他们公道,好像耶稣复活还给耶稣、马利亚、真理和爱的公道,使他们在真理和爱中带著盼望继续生存下去。"
(林豪恩先生2012年证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