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英國傳媒揭發十年前以十三歲之齡考入牛津大學的「數學神童」索菲婭.尤索夫,現在竟淪落成為妓女。 索菲婭當以全A級的成績被牛津大學取錄,但她在大學三年級期考前突然離家出走,原因是她再也不能忍受如煉獄一樣的家庭生活。兩年後她重回牛津完成學業,然而那時的索菲婭 ,已經常出入醫院接受精神治療。 孩子在成長及學習的過程中並不是單靠第一名長大,他要的是良好的學習動機,學習動機及學習過程比學習的結果重要,而家長往往只在乎結果,並不重視過程,就如索菲婭的父 親只懂用體罰和苛刻的方法鍛鍊女兒,卻不懂體諒子女心靈上的需要,他不只與「神童」女兒關係決裂,早前更因非禮女學生而被判入獄。 因此,我們要培養的是孩子的良好學習動機。大部份人都誤以為考第一才能成功,倘若學習成績欠佳,就寄望在補習社,希望能為孩子積聚學習能力。可是決定孩子能否擁有良好 學習動機,填鴨式的學習並非主要因素,「學多少」和「如何學」才是決定因素。 還記得到朋友家中探訪,認識他大約三歲的孩子,在相處過程中孩子發出一個令我深刻的印象;我講了一句說話:「你咁細過,唔識架!」;而孩子的回應是:「我唔識,唔緊要 ,你可以教我呀!我爸爸都係咁樣教,我就識啦!」出自一位大約三歲的小孩子。 「三歲定八十」的理論是否真的可以站住腳呢?相信很多的家長心中有數。現在這位小孩子已經踏入中學階段,良好的學習動機已根深蒂固地植根於學習之內。主動、好發問等特 定因素已成為性格的一部份。 所以良好學習動機,可是經過後天訓練,大家也能夠培養出阅讀不是一種考試,阅讀就是一種樂趣。那麼阅讀才會持久,學習也會有成為樂趣。 過去的讀書就是「讀死書,書讀死」的重複背誦方法,其實除了有心,還需要有方法,方法就是從小建立孩子對事物的好奇心,培養孩子擁有良好的學習動機。
(六感首席導師林國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