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SE考生担心失分影响前途压力增
蔡博士说,中国传统智慧常说"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圣经中约伯虽然是义人却遭遇苦难;拿俄米饥荒时举家迁移至摩押地,却不幸丧夫失子。人生充满变数,面对不确定的前途压力往往会增加。
蔡博士以香港中学文凭试(DSE)考生为例,学生长期处于备考压力下,放榜时若发现某一科成绩不似预期,无法进入理想的院校就读心目中的"神科",对他们来说是巨大的冲击,更大的冲击是开始担心自己的将来,面临许多不确定的挑战,引发对未来人生种种的忧虑。
藉他人生命故事转化困境
蔡博士提出两个具体方法来减轻生命的变数对情绪的影响, 第一个方法是从心理学认知角度,先评估环境的危险程度,再衡量自己是否具备足够的应对能力。若发现能力不足,则进一步思考可运用的资源有变多,以及具体的应对策略,帮助自己面对压力。
第二个方法是透过他人的生命见证来减轻压力带来的伤害。他提到美国基督徒画家琼尼(Joni Eareckson Tada) 17岁时因跳水意外导致颈部受伤、四肢瘫痪,必须以轮椅代步。然而她并未放弃对艺术的热爱,改以嘴啣绘笔作画,最终成为知名画家,更创立"琼尼之友",透过分享自身经历来帮助其他身心障碍者,让上百上千的人能藉著她的故事得到激励。
此外,一般的压力管理方法可以是远离压力来源、调整既定思维模式、降低期望,以及进行各种减压活动包括保持充足睡眠、注意营养摄取、练习放松技巧、规律运动、适度休假,以及避免吸烟饮酒等不良习惯。
人生无常 信仰帮助走出负面情绪
基督徒是否享有「不受无常人生影响」的特权?蔡博士认为无论是否信徒,每个人面对人生风浪时对事件的理解都不同,关键在于如何评估事件对自己造成的影响。」
信仰可以帮助基督徒减轻负面情绪的影响。他引用1990年代犹太裔心理学家柏格民(Kenneth Pargament)的研究,提出宗教具有五大功能:帮助人追寻意义、寻求掌控感、获得属灵安慰、建立亲密关系,以及促成生命转化。 当信徒遭遇困境时会思考这是否出于神的计划,换转以另一个角度看当下发生的事情。同时思考"这件事最终由谁掌控",在绝望中寻求神的恩典,将困境视为考验,相信神与自己同行,从而获得面对困难的力量。
面对逆境 基督徒身心社灵支援更多
情绪管理上,基督徒可以透过寻求属灵安慰来转移注意力,不再专注于逆境,而是定睛仰望上帝的怜悯。教会群体在此扮演重要角色,提供牧者、弟兄姊妹的属灵支持与关怀。 最终,这样的过程能带来生命转化,找到人生新方向。
基督徒宗教心理学学会义务总干事陈天祥博士回应时表示,当基督徒用信仰的眼光重新诠释生命中那些看似负面的变数时,就会出现新的出路,因为他们深信神在天上必定看顾。他强调,一个人面对不确定的未来人生时,不应只看到负面影响,其实也可能带来正面的转机和新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