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E成績不似預期憂前途? 蔡明輝博士:調整眼光迎戰人生風浪

運用心理學與信仰面對人生的各種挑戰與變數

DSE成績不似預期憂前途? 蔡明輝博士:調整眼光迎戰人生風浪
教育心理學者、都會大學退休教學設計主任蔡明輝博士
基督徒宗教心理學學會於7月舉辦一系列信仰心理學課程。12日的「從認知心理機制看如何克服人生不確定性」講座由教育心理學者、都會大學退休教學設計主任蔡明輝博士主講,幫助參加者運用心理學與信仰面對人生的各種挑戰與變數。

DSE考生擔心失分影響前途壓力增

蔡博士說,中國傳統智慧常說「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聖經中約伯雖然是義人卻遭遇苦難;拿俄米饑荒時舉家遷移至摩押地,卻不幸喪夫失子。人生充滿變數,面對不確定的前途壓力往往會增加。

蔡博士以香港中學文憑試(DSE)考生為例,學生長期處於備考壓力下,放榜時若發現某一科成績不似預期,無法進入理想的院校就讀心目中的「神科」,對他們來說是巨大的衝擊,更大的衝擊是開始擔心自己的將來,面臨許多不確定的挑戰,引發對未來人生種種的憂慮。

藉他人生命故事轉化困境

蔡博士提出兩個具體方法來減輕生命的變數對情緒的影響, 第一個方法是從心理學認知角度,先評估環境的危險程度,再衡量自己是否具備足夠的應對能力。若發現能力不足,則進一步思考可運用的資源有變多,以及具體的應對策略,幫助自己面對壓力。

第二個方法是透過他人的生命見證來減輕壓力帶來的傷害。他提到美國基督徒畫家瓊尼(Joni Eareckson Tada) 17歲時因跳水意外導致頸部受傷、四肢癱瘓,必須以輪椅代步。然而她並未放棄對藝術的熱愛,改以嘴啣繪筆作畫,最終成為知名畫家,更創立「瓊尼之友」,透過分享自身經歷來幫助其他身心障礙者,讓上百上千的人能藉著她的故事得到激勵。

此外,一般的壓力管理方法可以是遠離壓力來源、調整既定思維模式、降低期望,以及進行各種減壓活動包括保持充足睡眠、注意營養攝取、練習放鬆技巧、規律運動、適度休假,以及避免吸煙飲酒等不良習慣。

人生無常 信仰幫助走出負面情緒

基督徒是否享有「不受無常人生影響」的特權?蔡博士認為無論是否信徒,每個人面對人生風浪時對事件的理解都不同,關鍵在於如何評估事件對自己造成的影響。」

信仰可以幫助基督徒減輕負面情緒的影響。他引用1990年代猶太裔心理學家柏格民(Kenneth Pargament)的研究,提出宗教具有五大功能:幫助人追尋意義、尋求掌控感、獲得屬靈安慰、建立親密關係,以及促成生命轉化。 當信徒遭遇困境時會思考這是否出於神的計劃,換轉以另一個角度看當下發生的事情。同時思考「這件事最終由誰掌控」,在絕望中尋求神的恩典,將困境視為考驗,相信神與自己同行,從而獲得面對困難的力量。

面對逆境 基督徒身心社靈支援更多

情緒管理上,基督徒可以透過尋求屬靈安慰來轉移注意力,不再專注於逆境,而是定睛仰望上帝的憐憫。教會群體在此扮演重要角色,提供牧者、弟兄姊妹的屬靈支持與關懷。 最終,這樣的過程能帶來生命轉化,找到人生新方向。

基督徒宗教心理學學會義務總幹事陳天祥博士回應時表示,當基督徒用信仰的眼光重新詮釋生命中那些看似負面的變數時,就會出現新的出路,因為他們深信神在天上必定看顧。他強調,一個人面對不確定的未來人生時,不應只看到負面影響,其實也可能帶來正面的轉機和新的可能性。

1 1
讓世界聽見基督教的聲音

你一次性或持續的支持,能讓任何人都能免 費閱讀《基督日報》的所有內容。

⽀持優質基督教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