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得救的確據 對歸正神學素有研究的唐牧師,強調信徒的揀選純粹是神的恩典,人在神的面前並無可誇口。基督徒的救贖只有通過四個途徑。第一是惟獨聖經 (Sola Scriptura),除了聖經以外,我們的信仰並沒有別的根據。第二是惟獨信心 (Sola Fide) ,我們吃飯總是要自己去準備碗筷,信心就好像碗一樣的容器。聖經上說「我們得救是本乎恩因著信」。神要賜福給我們,我們要預備好土地,那麽就可以結出30倍、60倍、100倍的果實。像希伯來書十二章一節所說的,我們當仰望為我們信心創始成終的耶穌,他賜給我們信心,這個信心在我們裏面應該變得更加豐富,以信心生出信心來。
第三是惟獨恩典 (Sola Gratia) ,唐牧師說一切都是恩典,人在神的面前沒有可以誇口的。最後是惟獨基督 (Solo Christo)。 馬太福音十六章有耶穌帶三個門徒上山的故事。門徒們看到了摩西和以利亞先知,兩個分別代表著猶太人最寶貴的律法和預言的人物顯現了。他們想為耶穌,摩西和以利亞先知各做一個帳幕,覺得耶穌跟他們兩個是並列的。唐牧師說耶穌是萬王之王、萬主之主、萬神之神,世上沒有一個人比得起他。所以,後來有雲彩出來遮蓋摩西和以利亞先知,門徒們舉目觀看,不見一人,只見耶穌。
惟獨基督的人生觀 唐牧師説明惟獨耶穌的重要性。因為一個人的宗教觀會影響他的人生觀,從而影響到他的宇宙觀。有人以為有投胎轉世,以為下一生會再續前緣的。但是,若你認為一生只活一次,那麽更加要活得有意義有價值。唐牧師說所謂「上下左右為之宇,古往今來為之宙」,他認為人知道自己是活在有限的空間和時間裏面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只有這樣,人才會思想怎樣跟永遠的神來聯合起來,讓自己的生命變得有意義。我們要 "under-stand God"(了解神),必須要站在神下面;如果我們不抬起頭,我們就不能看見神的憐憫。
有人很想看見神,唐牧師說神的榮光實在太大了,舊約裏面凡是看過神的,不是瞎眼也會半死的。我們只能效法以賽亞先知般留心垂聼神的聲音,並回應他說「主啊,我在這裡,請差遣我。」
像使徒一樣接受使命 使徒保羅從小得到最優良的教育,成為了得天獨厚,年少得志的法利賽人。他曾經兇殘地逼迫主的門徒,直到遇見了主耶穌跟他顯現,他完全的屈服在神的愛面前,接受主的差遣,成為了外邦的傳教士。全賴保羅把福音帶到了當時世界的中心羅馬,所以祝福得以從羅馬達到全世界。
使徒們努力地把福音從小亞細亞傳到歐洲,再傳到了非洲、美洲、亞洲。唐牧師說最後的一站是耶路撒冷。只要我們把福音傳到那裏,待得救的人數滿足的時候,耶穌必快再來。
那麽誰要把福音帶到耶路撒冷呢?唐牧師挑戰會眾說,炎黃子孫是有力量去爭奪的,因為現在是亞洲的時代。中國有五大職業「士農工兵商」,現在中國的教育、農業、工業和商業四個方面都來到了現代化,而且發展特飛猛進,唐牧師說因為神正在預備中國人去宣教。
成為宣教的國家 從中國基督教的發展歷史來看,在宋尚節時代,中國只有300萬的基督徒,一直到了1949-1950年,政權的改變也是有神的美意。假的基督徒都走了,只剩下的是真正愛主真誠的人。今天,中國基督徒不少於一億人。中國教會得以發展是因為信徒用眼淚生命把它建立起來的。
除了中國以外,亞洲另外一個復興的國家就是韓國。神在歷史的苦難當中,興起了這個國家。每年韓國有五千人出去外國傳教,有的更是一家人出去的,所以成為了宣教的長子。很多出去的宣教士也沒有想過要回來,活在那裏,死在那裏。唐牧師挑戰中國的信徒們,有多少基督徒願意為主出去呢?
唐牧師研究過韓國教會增長的秘訣,一共有四個M,分別是Money(金錢)、Method(方法)、Message(道)和Man of God(屬於神的僕人)。雖然金錢不是一切,但是一個成功的教會需要聖徒熱烈的奉獻,才可以多做聖工。
第二是使用好的方法,教會要有聖靈的恩典,如果加上適當的方法,把這些恩典傳播出去,那麽傳教便會事半功倍。另外,做一個有道的教會是非常重要的。唐牧師舉了例子,開教會好像辦餐館一樣,無論是地點、燈光、風水、裝修、服務態度統統要好,但是如果沒有好的菜式,就不能吸引人過來。今天的教會需要信息可聼,要有靈糧可吃,沒有信息的地方不是教會。最後,教會的領導人必須要是神的僕人,合乎神的心意的人。無論訊息多麽的漂亮,但如果不是蒙神喜悅的話,是經不起考驗的。
復興培養年青一代 作為一代出色的使徒保羅,無論到那裏去都集中為神培養和興起年青一代,作為傳教的接班人,而其中一位非常出色的門徒就是提摩太。提摩太的母親是猶太人,父親是希臘人,所以他裏面有著兩種文化和宗教背景,使他成為了希伯來文化和希臘文化之間重要的橋樑。今天許多年輕的華人信徒不但受到傳統的中國文化教育,另一方面也有西方文化的薰陶。中國人有孔孟之教,西方人讀哲學思想,東方人重情西方人重靈,只要兩種文化合一,就可以把福音傳到全世界。
唐牧師坦白地批評了年長一輩的華人牧者,沒有在教會裏面提供空間給年輕人發展,以致今日華人教會後繼無人。他個人非常欣賞臺灣力求創新的風尚,使這個小島在短短三十年裏面發展成為亞洲四小龍之一。他說臺灣有四個D,分別是Degeneration(不傳宗接代),De-heritage(放棄傳統),De-root(放棄根本),De-regulation(不要規則)。臺灣很多年輕人不會繼承父業,而是自己出去別的地方發展,用自己的方法,白手興家。
雖然開拓的道路一點不容易,但是總是有神的保守。唐牧師分享說自己的父親早逝,是他的母親一手把弟兄七人撫養成人,所以他自己也沒有從家裏繼承什麽東西。他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就,全是因著神的愛,讓他蒙受很大的祝福。
立下志向 當無愧的工人 就像使徒保羅勸勉他所愛的門徒提摩太,唐牧師用提摩太後書二章十五至十六節來鼓勵信徒,他一共提到了十點:立心志、真誠事奉、問心無愧、與神同心、過敬虔的生活、忠於神的托付、心存真理行真理、按時分量供應信徒屬靈和屬肉體的所需、逃避世俗的虛談、與世無爭全然愛主。
唐牧師解釋使徒保羅培養人的態度。使徒看提摩太如果自己所出的兒子,是用真道所生的兒子。保羅也很會就地取材,在本地把神適用的人揀選出來,讓這個人成為神寶貴的器皿。提摩太更是保羅自己親自鼓勵挑旺的人,從屬靈的事情到生活的一切,保羅都加以勸勉。
面對今天華人教會的問題,唐牧師表示了他的擔憂。他指出很多教會老的牧者已經老了,但是留下了年紀很小的人,沒有中層的精兵。所以,教會必須要重視從少年到中年人的培養,讓他們到壯年的時候可以服事教會。而且,教會不要少看任何的人,特別是年輕的引導人。提摩太後書二章二十節到二十一節說,大戶人家裏面有不同的器皿,人若自潔,都能成為神合用的,預備行各樣的善事。年輕人也不能讓別人少看他年輕,總要在言語、行為、愛心、信心、清潔上,都做信徒的榜樣。
唐牧師見證了心愛的母親在七個弟兄小時候就開始為他們禱告,現在七個弟兄有五個都當了牧師。唐牧師希望信徒也要成為偉大的父親母親,在孩子年少的時候,開始給他們屬靈的教訓。提摩太也是因為有虔誠的祖母羅以和母親友尼基從小教導他聖經,打好了基礎,讓他成為了神貴重的器皿。
接近尾聲的時候,唐牧師還帶著眼淚他對主的忠心,就是能夠再活10次、1000次、10000次,也會選擇為主而活。他呼召五十歲以下的人做無愧的工人,過蒙神喜悅的生活,有很多人感動回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