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现代社会,毫无疑问,同性恋是一个敏感议题。许多时候,教会在公共空间表达反对同性恋行为的言论,便会遭受各方面的挑战及攻击。论者往往批评教会没有爱心,只懂打压及歧视同性恋者,甚至冠以各种污名,例如:道德塔利班、恐同分子及宗教右派等等。支持同性恋人士可以恶言批评教会而不被视为冒犯,教会只言片语反对同性恋却是触犯天条;或许这是双重标准,但即使存在这种不平等待遇,教会仍然有责任本于爱心,向公众传递圣经的立场。
虽然,某些人士认为香港教会歧视同性恋者,没有顾及他们的需要,但事实上,香港教会不是完全没有关顾同性恋者的事工,但很多时教会会低调处理而没有大肆宣传:有教会开设小组服事同性恋者,甚至为曾经是同性恋者,因爱滋病离世的信徒,在教会内举行安息礼拜。可是,社会人士往往认为教会单单针对同性恋者,对此我们须要反省在关怀同性恋者的事工上,到底有何不足之处。简言之,回应同性恋议题,教会必须情理兼备,言行一致。我们有以下建议:
1.维护婚姻价值:
传统教会基于对圣经的理解,皆反对同性恋行为,并认定一夫一妻的婚姻,是上帝设立的制度,为人类社会基础及福祉的根本。故此,教会似乎应该把更多的人力物力,投放在维护婚姻价值之上,让人们见到一夫一妻婚姻的美善,作出明智的选择。一夫一妻婚姻的重要,不仅为教会所认同,大量外国社会学研究也证明婚姻是社会的共善(common good), 社会各界理应努力维护,教会对此更责无旁贷。当然,信徒也要保守自己的婚姻,才能言行一致,活出所信。
2. 实践整全的性伦理:
教会对性伦理应该有整全教导,避免给人印象只是单单针对同性恋,因为圣经坚持的是一夫一妻的婚姻制度,在此以外的性关系都是罪。诸如婚外情,婚前性行为、卖淫、嫖妓等,教会对自己会众及社会公众皆应有清晰立场。教会也要律己以严,言行一致,要审慎严肃处理本身的性罪行。例如,教会内如发生性骚扰甚或性侵犯事件,教会不能息事宁人,必须按事情严重程度施以纪律,甚或要迅速报警处理。平时则须邀请熟悉有关问题的专家及机构到教会分享,提高会众对这些性罪行的警觉。
3本于事实理据:
有关同性恋的研究,汗牛充栋。教会向公众表达本身立场,不能单靠圣经的启示,而应同时,运用不同的研究数据,以理服人。然而,研究同性恋并非单要驳倒别人,而应情理兼备,以爱心运用资料。举例来说,自从2009年第一季开始,香港爱滋病病毒新感染数字,因男男性接触而感染的个案,竟超过异性性接触的。 鉴于一般社会,同性恋人士只占极少数, 显示同性恋人士感染爱滋病毒的比例较一般人高。 2010年3月,美国疾病预防及控制中心(CDC)新闻发布,其按照人口及医疗数据,指出男男性接触而感染爱滋病毒的比率,比一般男女高出四十多倍!试想想那些爱滋病患者的惊惶和不安,他们是否有权利预先知道这些事实?出于对同性恋者的爱,即使受到公众人士围攻谩骂,教会还是有责任说出这些事实真相。
4.注意表达方式:
除了本于事实理据之外,更要注意表达方式。同性恋行为违反上帝的标准,无疑就是罪,但在公众表达的时候,须要留意听者可能的感受,因为同性恋族群整体并非铁板一块,而是情况各有不同,不应一概而论。有少部分同性恋者是同性恋社运分子,试图彻底改变现有的婚姻制度,对于此类人士,教会必须持坚定立场,据理力争;有部分认同本身同性恋者身份,无意改变,教会对他们可保持合宜关系(情况就如对待迟迟未肯信主的朋友);有部分则是不认同本身同性恋倾向,有挣扎而寻求改变的人士,教会对他们必须提供支援,以耐性包容及关爱他们。此外,也有某些青少年,可能正在寻索自己的性倾向,为自己身分感到烦恼混乱,一些过重的言语,或会增加他们的压力。故此,教会表达本身立场,必须有智慧,尽量以不冒犯,关心对方的角度表达。例如,回应有同性恋者以性倾向天生为由,认为不用改变之时,教会可尝试这样说:"没有证据显示同性恋一定是天生的,就算某一种行为是天生的,但假如那种行为,日后对当事人会有很多不利之处,他/她是有权寻求改变,而事实上也可以改变。"总言之,表达立场及讲解论点之时,情理须兼备。
5.提供支援服务:
教会不认同同性恋及某些性行为的同时,也必须提供相关支援服务,没有行为的信心是死的,教会须言行一致。值得教会反省的是,在某些方面与性议题有关的支援服务,我们确实尚待努力开拓。例如,教会似乎很少关怀爱滋病人及性侵犯受害者的事工,以这两项事工为例,前者有圣约翰座堂的"爱之家"和青少年爱滋教育协会(Teen AIDS) ,后者有风雨兰(RainLily)提供相关服务;Teen AIDS及风雨兰虽非基督教机构,但主管都是基督徒,教会可考虑以人力物力支持他们的工作。至于在辅导同性恋困惑方面,新造的人协会担当了这方面的工作,向同性恋者及同性恋者父母提供各项支援服务。外界有时以"拗直治疗"来曲解新造的人协会的工作,但其实协会尊重每个同性恋者的个人意愿,只为那些希望离开同性恋感困扰人士,提供全人的关顾及支援。
6.重视社会公义:
教会维护婚姻价值,关注个人道德的同时,不能忽略社会公义。现时香港社会贫富悬殊日趋恶化,坚尼系数创出四十年来最高的0.537; 民主政制发展停滞不前,市民无法透过平等普选表达本身诉求;国内维权人士备受打压,不公义的事情到处可见……这些问题,教会应该基于圣经对公义的要求,向社会表达立场,也推动信徒参与改革社会的行动。建立健康的民主社会,必须重视道德; 若忽略政治制度的改进,社会一旦出现问题,甚或可以影响人们不能过善良道德的生活。 个人道德与社会公义,两者不能分开。教会不单要反对同性恋行为,也应该同时批判社会种种的不义。
在现今社会,道德伦理婚姻价值,备受史无前例的挑战。诚如学者阿伦‧韦史顿(Alan F.H. Wisdom)所言,面对婚姻遭到严厉冲击的今天,基督徒有三个选择:1.随波逐流,贬低传统婚姻的价值;2.明哲保身,承认大势已去,只有在教会内持守传统教训;3.逆流而上,在教会内外均努力维护婚姻。我们相信,只有最后一项才是忠于圣经教训,也是对社会有长远益处的选择。 期盼教会在面对社会挑战的时候,仍能情理兼备,言行一致地回应同性恋议题。
(文章版权属香港性文化学会所有,如需转载请直接联络学会。网址:www.sexculture.org.h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