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服務處調查顯示香港青年敬老意識遜於廣州及新加坡 香港基督教服務處:家庭、學校及傳媒對敬老的宣傳及教育不足所致 Angela Choi 2005年11月15日星期二 上午4:16 聖經《箴言》20章29節曾說:「白髮爲老年人的尊榮」。尊老敬老,是文明社會的重要標準之一,亦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然而,香港基督教服務處13日發佈的一項敬老調查結果令人堪憂。 調查指出港人敬老意識薄弱,情况尤以青少年最爲嚴重。9.4%受訪青少年認爲沒有敬老的責任,比例遠遠高於廣州(5.7%)與新加坡(2%)。 逾6成人稱時間不足難以實踐敬老行爲 此結論是基督教服務處連同廣州中山大學進行一項名爲「青少年及中年人是在廣州、香港及新加坡的敬老愛老態度」意見調查所得到的。今年7月至10月期間,他們訪問了1200人,其中約一半是11至18歲的青少年,另外則是30至50歲的中年人士,香港、廣州及新加坡三地的受訪者數目較爲相近。 調查發現3地在對長者常做的敬老活動中,均選擇「親自探訪」及「和長者在家中食飯」。受訪的新加坡青少年,約70%至80%曾進行敬老行為,廣州及香港只有50%至70%。 不能實踐敬老行爲的受訪者理由多樣,但三地青少年都認爲時間不足是主要原因(逾60%),其他原因包括「沒有足夠的溝通技巧」、「缺乏經濟能力」及「與身邊長者關係疏離」等。中年人士方面,三地均有約七成人表示因爲沒有時間,遠遠高於其他原因。 教育不足導致敬老意識薄弱 然而,調查亦顯示青少年敬老意識薄弱:香港和廣州兩地的青少年分別有9.4%和5.7%「不覺得敬老是自己的責任」;另各有5.7%和8.3%「從小到大也沒有人教導敬老的重要性」;5.2%及6.3%「認為沒有敬老需要」。 香港基督教服務處分析,這一社會現象的主要是青少年在家庭中缺乏父母身教、學校公民教育及傳媒對敬老的宣傳及教育不足導致的。 各界應努力令長者活得具尊嚴及健康 面對香港新一代愈來愈不敬老的現象,香港基督教服務處呼籲,家庭、學校、政府和社會應加强敬老教育,提高敬老意識,甚至可以學習廣州與新加坡立法養老、保障老人的措施。 同時,政府應儘快推行全民退休保障計劃,共同締造一個相互尊敬且和諧共融的社會,令長者活得具尊嚴及健康。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