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但另一边厢,由基督宗教人士带头组织强烈反对咨询,主要理由是担心一旦性倾向歧视成功立法,会带来逆向歧视的反效果,并像外国不少国家一样出现宗教自由及言论自由受冲击的情况。
宗教自由及言论自由正是港人的核心价值,若果真受性倾向歧视法例冲击非同小可。但是支持立法者的人士强烈表示,宗教团体人士担心会影响宗教及言论自由"没事实根据"。
然而,性倾向歧视法例影响宗教及言论自由绝非无事实支持的论点。在欧美国家,那些通过了性倾向歧视法例的地区已出现大量逆向歧视的个案,法例不单单让同性恋社群成为"特权人群",更被用来打击异见、特别是对同性恋持反对立场的宗教人士。
美国加州维权律师组织"太平洋法律协会"透露,同性恋运动在各地方原先都是要求争取"基本人权",但后来却在不知觉中演为"特权"。
他们会先以人权为理由争取肛交非刑事化,然后以提倡"宽容"推动反歧视政策,进而要求就歧视问题立法,变相成为令异见者噤声的工具,最后推动性倾向歧视刑事化,掌握禁制及审查甚至刑罚异见者的特权,令社会出现"逆向歧视"的怪现象。在美国,光派发印有《圣经》经文的传单、或请同志组织停止发送宣传同性恋的洗脑电邮,已成功令一些无辜的人惹上官非。(见同性恋运动真相:少数人的特权让社会太沉重)
事实上由于法例所规管的范围不止是日常生活的空间,更包括教育体系,因此受影响的不单是宗教人士,甚至学校的教育亦会受到审查。加州去年通过了同性恋课程的法案,将强调同性恋、变性、双性恋"正常"的内容刻意放进孩子的教科书里,反对者收集的44万签名却推翻法案,但无效强逼学校教授其子女强行标榜同性恋的课程。
去年暑假,同性恋运动相当活跃的台湾差一步就让其中小学课程"变天"——同运影响力渗入教育局,编印了鼓吹同性恋的教材及资源手册,发给全台3千多国中国小老师使用。其内容远远超越了"消除性别歧视"的宗旨,直接鼓励学生发展多元情欲、同性婚姻及性爱分离等偏离正统的性观念,引起全国老师及家长组织哗然,在强烈抗议下,教育局才不得不面对全国的反弹声音,撤回多元性观念的"洗脑课程",才化解了课程危机。(见台湾同志教育强闯校园终告失败 香港又如何﹖及台湾同志议题渗透社会危机不容忽视)
香港又如何呢﹖其实,香港绝不是毫无影响,同性恋运动已悄悄进入了香港的中小学校园,并试图扩大对中小学生的影响力。05年本港同运在肛交且的司法覆核上获胜,不少同运组织得以进入校园作倡议。除此以外,小童群益会亦宣扬无论在内容或意识形态都与同运接近的"性向无限"观念,培育学生接纳不同性倾向的人。
此外,同性恋组织08年时正式向教育局提出将同性恋教育加入课程的要求。同样令人关注的是,小童群益会在09年进行有关同性恋在中学情况的调查,并呼吁建立"无歧视校园",又推出接受及假定同性恋是正常的宣传小册等,仿傚美国以"安全校园",杜绝校园欺凌的口号将同运打入校园。
欧美国家的同性恋运动发展亦多少让人预见本地同运的未来方向。同性恋运动在七十年代开始,由欧美国家带头,全世界范围以类别似模式发展,在各地争取同性恋者的权益。由此可见,香港反对就性倾向作立法人士的担心并不是空想,而是在欧美及台湾这邻近地区真实地发生的案例,并且知情人士都知道:香港其实亦是全球同性恋运动的一部份,他们分享同样的议程及模式。
在11月10日在香港将举行的香港同志游行正是同运的鲜明标志,透过游行引起社会大众对同性恋、双性恋、变性人、易服者及其他多元性倾向的关注。
香港社会公众及媒体对同性恋议题多采取同情的态度,看来在立法前,社会人士有需要对同性恋运动及其方向有更多了解,并参照欧美及台湾同运所倡议的具体内容及方向,认真考虑是否向性倾向议题打开立法的中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