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R.R.O.R.」是突破推廣的一套提升心靈抗逆力的練習方法,當中包括「評估(Evaluate)」:了解自己的情緒狀態;「休息(Rest)」:與情緒保持適當的距離;「重新定位(Relocate)」:調整對情緒的看法;「開放心態(Open mind)」:接受並正面看待情緒;及「重新連接(Reconnect)」:在情緒中找到與他人的連結。 展場設置各式各樣的遊戲,別具特色是「EMO心事亭」電話亭,學生可安心進入這個安全的私密空間,盡情傾訴內心困擾及心聲。若渴望更深入對話,亦可在智慧話筒留下聯絡方式,突破機構的專業輔導團隊會主動聯繫,陪伴年輕人走過情緒低谷。 學習接納自己加強心靈抗逆力 EMO活動展旨在協助年輕人逐步積累力量走出困惑,每當同學中學畢業後面臨升學或就業的抉擇時,種種轉變與不可預知的未來常引發徬徨、憂鬱、焦慮及煩躁等情緒。由於學校較少提供情緒教育,同學往往不擅處理這些迷惘混沌的感受,而社會對抗逆力的理解也多侷限於問題解決層面。
Emo Error Gym策展人、突破機構青年發展部經理馮文傑表示:「此活動協助大專生鍛鍊心靈抗逆力,使他們在面對人生各種境遇時,能發現並欣賞自身角色,透過多元視角審視個人特質,從而減緩對未來的焦慮,並擺脫過往傷痛的束縛。」活動中會引導同學在接納自我之際,也同時學習情緒表達與尊重他人,建立人際連結。 是次巡迴互動展舉辦兩個EMO工作坊:第一個是自製護手液工作坊,讓同學在覺察自己雙手的過程中,發現雙手經常幫助自己完成許多事情,從而覺察自身狀態,欣賞自己的努力並給予自我肯定。更重要的是,這個過程能啟發同學「需要保護自己,就像護手液保護雙手一樣」的概念。
第二個工作坊採用敍事方式,引導同學審視過去、現在和未來。透過回顧過去的個人特質、思考現在的角色身份,以及展望未來的夢想,幫助同學整合思緒,探索個人成長方向。馮文傑表示:「這是一股重要的內在力量,當清楚認識自己後,就能穩定思想和情緒。」這些活動能協助同學增強心靈抗逆力,使他們在面對新學期時,內心能擁有更強大的心靈力量。 工作坊幫助同學擺脫負面思想 在眾多工作坊中,「EMO Flip」遊戲特別受到同學熱烈迴響。大會準備了十個杯墊,每個杯墊面部與底部寫著對同一種性格特質的不同詮釋,例如:「偏執vs意志堅定」、「不切實際vs宏圖大志」、「詞不達意vs才思泉湧」等 ,同學翻轉杯墊後看到另一種給自己性格的描述,從中察覺原來很多事情是一體兩面的,從不同的角度,自己可以有不同的詮釋。
馮文傑期望透過這個練習,讓同學理解事物總有兩面性,每種性格特質都有值得欣賞之處。在分享環節中,許多同學恍然大悟,原來自己長期被負面思想所困而無法突破,導師則適時引導討論共同探討如何以正面態度看待人生,從而能夠持續向前邁進。 另一個給馮文傑印象深刻的是「重新連接(Reconnect)」的部分。現場設置了多個木箱,讓同學將心事寫在紙上投入箱內。「有位同學在紙上畫滿人群,原來是渴望被理解。這些年輕人既希望被看見又害怕被看見,感受孤獨卻又渴望被接納。這個裝置正好幫助他們勇敢表達自我,促進彼此接納,重建人際連結(reconnect)。」
馮文傑進一步指出,當代年輕人普遍存在強烈孤獨感,他們不知該向誰傾訴,也不確定傾訴後能否獲得接納。透過工作坊發現,學生其實極需情感共鳴,只是香港社會尚未形成讓年輕人敞開心扉、坦然分享需求的氛圍。
該巡迴互動展已持續兩個學期,走訪約十所大專院校。馮文傑透露未來計劃建立青年支持網絡,由曾經歷迷惘的學生現身說法,透過同儕互助方式,將這個支援系統擴展至更多大專院校。 安排DSE畢業生社企實習 巡迴互動展過後,馮文傑將焦點放在7月中學文憑試放榜的日子,為同學提供情緒輔導和人生規劃,幫助他們建立整全的生命。一直以來,突破的輔導中心每年都會設立熱線,支援同學,疏導他們的情緒。 此外,為擴闊畢業生的人生方向,突破青年發展部近幾年推行「DSE畢業試習」,目的是透過關注不同羣體需要的社會企業及非牟利機構,例如傷健人士、特殊學習需要學生、無家者等;以及公司包括餐廳、教育中心、廣告公司,安排DSE學生透過為期三周的實習,親身體驗職埸處境,藉此擴闊同學的視野、增強與人溝通和合作的能力。實習前有訓練營會,實習後協助同學整理經驗、反思學習。 馮文傑強調:「最重要是讓他們了解這些機構抱著甚麼異象去服侍社群,藉此啟發同學日後尋找工作的時候,除了金錢的考慮,更發掘同理心與有需要的人同行,這些都是他們思考未來工作的時候重要的元素和價值意義。」 突破機構相關服務參以下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