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教會「無牆醫院」實踐基督的醫治

香港教會與醫療討論

港教會「無牆醫院」實踐基督的醫治
聯合醫院
基督教一直在香港醫療服務扮演重要角色,百多年來有不少貢獻,營辦醫院、診所以贈醫施藥等。那打素全人健康持續進修學院主任曾秀華女士﹑播道醫院院長關少琼院長﹑聯合醫院資深院牧徐珍妮牧師和中華基督教會合一堂主任余英嶽牧師在一次座談會上回顧基督教辦醫歷史,並展望將來。

香港教會醫院:從無牆醫院到靈性關顧

香港的第一間西醫院就是一家基督教醫院 — 那打素醫院。那打素醫院植根香港125年,對於香港醫療的發展影響很大,見證由零到有﹑由小至大,特別是巴治安醫生所推動的「無牆醫院」理念,不單對當時缺乏醫療硬件的年代來說是具前瞻性,也啟導著後來落成的聯合醫院﹑播道醫院等基督教醫院如何在各自的社區實踐基督的愛。「無牆醫院」理念主要提倡為社區提供醫療服務,從而發展出社康護士的服務,促進香港整體市民的健康。

位於觀塘區的聯合醫院於1970年代落成,起初是一間規模較為細小的社區醫院。也因著教會背景,聯合醫院是一間具有愛心的醫院,醫生、員工的薪酬福利等相對較政府醫院低,工作時間也偏長。而即使當時沒有駐院院牧,病人在靈性上的需要,也是由醫生及員工一一照顧。直到1977年聯合醫院才有了一位院牧,至現時有一位主任院牧及4位院牧肩負著具有1300多個床位的聯合醫院病人的靈性需求。

徐珍妮牧師提到醫院院牧事工聯會近年開始提倡院牧專業化,著重病人「靈性的關顧」,尊重病人本身的宗教信仰,所以即使病人本身的信仰不是基督教,院牧亦可在靈性的關顧層面上提供支援,好使他們有需要的時候,得到關心﹑支持及接納。聖經有說:有人撒種,有人收割。院牧並不短視即時的果效,所看重的是與病人接觸時,讓神通過院牧去作工,體現耶穌道成肉身的精神,在關心病人的過程中表達出來。

聯合醫院推出的「病房認領」計劃由每間教會認領一間病房,定期安排義工探訪。在義工探訪後如發現病人有更進一步的需要,就會動員教會資源進一步作支援,而就算病人出院後繼續對基督教信仰有興趣,也可直接由教會接手。這計劃讓病人在康復出院後有更多接觸福音的機會。

Church Plus Clinic計劃

徐牧師回應今天的基督教醫療組織狀態,嘆息道:「基督教最有能力的是一份愛,可惜今天即使在基督教的醫院,因著香港醫療整體發展,人手不足、資源緊拙,工作辛勞,使同工也未必能貫徹基督的愛。」

" Church Plus Clinic"計劃的播道醫院恩福門診或許就是一個出路。該計劃希望本著基督教醫院與教會的共同信念,而建立一個健康社區網絡。播道醫院恩福門診毗鄰恩福堂,恩福堂會定期派院牧到醫院或已接受訓練的義工到診所傳福音,使病人除了得到醫生診治外,身﹑心﹑靈也可得到照顧。播道醫院深明自身的規模及發展有限,但會在其定位上務求找出對社會有貢獻的空間,提供適切的服務。

未來的基督教醫療團隊

曾秀華覺得香港人壓力大,很多醫護人員其實都處於一個耗盡的情況,即使院牧也一樣。醫院可多做一些員工關顧的工作,相信對未來香港醫療的服務也有一定正面的影響。在醫院義工方面,醫生﹑物理治療師﹑臨床心理學家會負責訓練一班非常有質素的義工,希望他們能發展成日後義工小組的組長,帶領更多的義工成員投入參與,慢慢增加義工的人數使他們能以小組的形式協助院牧若再得到醫院方面的支援,義工的服務質素也可以提高。

讓世界聽見基督教的聲音

你一次性或持續的支持,能讓任何人都能免 費閱讀《基督日報》的所有內容。

⽀持優質基督教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