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堂奮興會(五) 費蘭度:徹底的仁慈

晚堂奮興會(五) 費蘭度:徹底的仁慈
費蘭度博士愛的訊息源源不絕。
來到港九培靈研經大會第五日,繼續有費蘭度博士來為講道關於愛。今天的主題是「徹底的仁慈」。

費蘭度博士在祖國斯里蘭卡事奉35年。現在已經退休,但依然全心事奉奉獻給主。費博士的演講不但幽默風趣,而且字字珠磯。以下,是費博士精采的演講內容。

關懷別人的好處

前幾天我們一直看使徒保羅所講的愛的特質。前兩晚的主題是「愛的忍耐」,當別人做了某些我們不喜歡的事時的反應。另一樣保羅說到的愛的特質,就是仁慈。一個基督徒就是仁慈的人,會關懷別人的福祉,喜歡幫助有需要的人。基督徒的雄心大志就是能夠成為神造福別人的管道。

救世軍的創辦人是卜維廉大將。這個組織不但傳揚福音,更會幫助有需要的人。救世軍慶祝周年紀念的時候,卜維廉大將因年事已高而無法出席,所以他發了一封慶賀的電報。這封電報即場被宣讀了出來。當他們打開的時候,英文的電報只有一個字,就是「別人」。

基督徒的仁慈

基督徒永遠是為別人設想的人。在第二世紀,希臘的世界稱呼基督徒為「屬基督的人」。但教父特土良在著作中提到:「很多時候不是稱基督徒為基督徒,而是仁慈的人。」因為他們發現許多的基督徒是好人,所以便稱他們為「仁慈的人」。

英國有位很出名的傳道人,他人生的座右銘就是每逢他遇到人時,第一句的說話便是問對方:「我可以如何幫助你呢?」這樣的座右銘一定曾幫助過許多人。他去世以後,他的太太收到一千四百封信。當時還沒有電子郵件,所以寄信的話是需要花點功夫的。在這一千多封信中,其中大部分也具體地說到她的先生是如何幫助他們的。基督徒的名字就是這樣和「仁慈」掛鈎的。

有個小孩子打球後帶著疲倦的身軀回家。他回家後,第一時間便向母親找吃的。但母親病了,沒有預備飯菜。這位基督徒孩子如何做呢?他說:「媽媽,不要緊,讓我來做吧,你要好好休息。」這就是所謂的仁慈。

最偉大的事──代禱

仁慈待人最好的莫過於為對方祈禱,這是每個人都能做到的事。雅各書五1-6指出:「義人所發出的禱告是大有功效的。」腓立比書中,保羅是在監獄中寫信給腓立比人,說到他將會出獄時說:「藉著你們的禱告和主的靈的幫助,我能夠離開這個監獄。」將人的代禱和主的靈的幫助放在一起。所以有時候,退休讓我們「升級」,因為讓我們更多時間為別人代禱,分享基督的愛。

我的母親已經87歲了,她住在我鄰近的房子。所以每次出門前我都會探望她。她看不見東西,因為她患有柏金遜病,病得很嚴重。有些時候要躺在床上,有時要用輪椅。我跟她聊天時她會一邊祈禱,內容就是我所跟她說的話。最近我有點咳嗽,她便為我祈禱。在她祈禱時我便不說話,然後我的妹妹進來。當我和妹妹祈禱時又開始咳嗽。當我們談話時,我的母親又為我的咳嗽向神祈禱。我媽媽和祖母也是代禱人。當她們年老時,世人眼中她們是一無所用的。但她們依然懂得做這個世上最偉大的事──代禱。

有位年老的教會領袖在彌留的時候,醫生來觀察他,然後便跟他的看護說話。當醫生離開以後,這位領袖便問他的看護剛才醫生說了什麼。看護告訴他:「你的時間不多了。」聽到這裡,領袖便說:「快扶我起來,我要跪下並把握最後的時間來為世人得救而代禱。」世人最需要的事就是認識神,所以我們能夠為別人所做而最仁慈的一件事便是讓他們認識神。所以希望每一位基督徒都希望別人能成為群體的一份子,而我們的群體最好能時常在內心中計劃如何把基督的福音帶給教會以外的人。

我來到香港前的星期日,我在禮拜堂中與一個初信的人聊天。他說:「現在我沒有朋友了。從前我們會一起玩耍,現在因為我成了基督徒。我很悲傷,因為失去了朋友。但我突然想到,在聖誕節時邀請他們到來參與節目。有些很好的節目同時也能夠與他們分享福音。」基督徒的群體總是在想如何才能與別人分享到福音。

夫妻間的仁慈

仁慈並不是勉強做出來的。因為哥林多前書十四1表示:「你們要追求愛。」所以當我們對別人好的時候,雄心大志將會發揮出來。這就是我們人生所求的志向。因為我們達成了基督教中最重要的志向。所以如果你已經結婚了,你的配偶便是你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位。要是你結了婚,作為基督徙,你人生中最大的志向便是要令你的配偶快樂。聖

經給了我們許多的方法讓我們了解如何令到配偶快樂。彼得和保羅給我們的忠告也是很相似的。彼得和保羅說:「做丈夫的,要疼愛你們的太太。」保羅說:「丈夫愛妻子,要如基督愛教會,會為教會而捨己。」多數的太太不用,也不願意丈夫為自己犧牲,只是與她們聊天就已經足夠,因為很多丈夫下班後便很疲倦,只會回到房間享受獨自的時光。其實對丈夫來說,跟太太聊天是一件很困難的事。因為實在很疲憊了,所以不想再說話了。如果丈夫沒了休息的慾望,就能跟太太聊天了。

有天晚上,有位丈夫提早下班回到家中欣賞足球比賽。當他打開門的時候,看到他的太太拉長了臉。這位丈夫明白太太不太開心,如果與她聊天的話將會沒了三個小時的時間。當時他希望快些離開現場,逃避與太太的對話。但最後他記得愛是仁慈的,所以他便問他的太太:「你有什麼問題嗎?」結果最後聊了兩個半小時,也只能看到該足球賽的賽果。

基督徒是有愛心的人。彼得和保羅也勸戒太太要順從她們的丈夫。順服是什麼意思呢?以弗所書五33清楚地指出:「每個人也要愛妻子,如同愛自己一樣。妻子也應當敬重她們的丈夫。」這就是神為我們所設計的美好計劃。太太如果得到丈夫對她的愛意,就心滿意足。所以一位有仁慈的丈夫要常常考慮如何才能對太太好,如果妻子懂得敬愛她們的丈夫的話,丈夫也應同樣對待她們。所以對妻子來說,對丈夫表現出仁慈就是敬重他。有時候,有些妻子試探她們的丈夫時會對他們出言不遜,令丈夫受到損害。如果你跟隨神的指示,實行仁慈,丈夫便會疼愛太太,太太亦會尊重丈夫,這樣一來很多婚姻的問題亦可以迎刃而解。

基督徒是好人。我有一位朋友,他是一位很著名的新約學者,並在芝加哥福音神學院當教授。當他教授學生的時候,他的太太患病,是一種多發性的肌肉硬化症。為了照顧太太,所以再不能擔當神學院的教授並提早退休,回到家鄉紐西蘭。最近,他給我寫了一封信。他告訴我:「我的太太已經走到人生最後的階段,所以我很榮幸成為一個全職的看護。我的太太曾經希望你能回到正職之中。於是我跟她說:『我的正職便是照顧你,其他的都是兼職。』」

我這朋友著作了一本書關於如何成為基督和眾人的奴僕。關於這本書,我和它有很多地方相仿。他的信中還告訴我:「奴僕在不同的時段有不同的職責。現在我的職責便是照顧我的太太。當我有空餘的時間,我便寫一本關於新約前置詞的神學。這是一本專門說明希臘文文法的書。」出色的學者的「正職」居然是在病塌旁邊照顧病人,甚至有人認為他所做的事不值得,但他並沒有這樣想。

我們要按照神的模樣做事,所以我們要去愛

有時你對人不好,但別人對你好的時候,你認為他「無事獻殷勤」。有時你幫助別人卻愈幫愈忙,別人根本不欣賞。有時我們也會幫助別人直至筋疲力盡。所以,有時我們會問自己:為什麼還要做好人呢?原因很簡單:因為我們要按主的形像做人。約翰一書四7-8告訴我們:「要彼此相愛,因為愛是從神來的。凡有愛心的,都是由神而生,並且認識神。沒有愛心的,就不認識神,因為神就是愛。」既然神是愛,我們又依照祂的模樣來做事,所以我們也要愛。

自私的人是不完整的,他們應該去愛,但他們沒有這樣做,所以他們是不完整的。哥林多後書四14:「原來基督的愛激勵我們」。我們充滿著基督的愛,如果我們不讓這個愛出來的話,這個愛便會發臭,生命便會變得乏味。

我其中一個工作是要到醫院探訪。有時我也是不願意去的,因為我也會有忙於工作的時候。所以我就問自己,為什麼要去探訪呢?但我知道身為基督徒的我一定要去。讓我告訴你吧!去過探訪以後我從來沒有後悔過。就算我當時不願意,但一旦去做了,我便發現了自己原來的目的。

自私的不快樂會在你年老的時候跑出來。有些人愈老愈嘮叨,當你探望他們的時候,他就告訴你他很多地方不舒服,但他的兒孫也不前來探望他。或者他的兒孫看到他以前自私的行為,所以便有樣學樣了。

我的兄弟是牧師,他探訪老年人時常為他們守聖餐,也為他們打氣。其實探訪的時更多的是他們成為我的鼓勵。一生在愛中生活的人,在他年紀老邁、身陷疾病的時候也會流露出愛。當你一生名成利就,但年紀老邁時若不快樂的話是多麼的悲慘啊!

我們能夠在心灰意冷時稍作休息,並在以後重新出發

愛的本身能給我們很大的益處。美國有一位很著名的心理醫生。有一次有人問他:「當一個人瀕死時的精神崩潰了,請問你有什麼良藥能夠給他呢?」心理醫生回答令人驚訝:「我會讓這個人到最貧窮的地方探訪,然後找出一個最需要得到幫忙的家庭,開始去幫助他們。如果這個人願意去幫助別人,他的病也漸漸會變好的。」你知道嗎?有些人失望地說:「我的一生中已經盡力去幫助別人了,但現在也沒有人來幫助我。」其實我們真的應該在心灰意冷時休息。很多時候聽到說這些話的基督徒,他們雖然離開了,但幾個月甚至幾年後,他都會回頭並再次活出愛的人生。

我想分享一個與我的家庭十分熟稔的姐妹的故事。她的兄弟因我們的服侍而信靠主。這個兄弟原來的生活一塌糊塗,但當信靠主以後,整個人煥然一新。他信佛的姐妹看到自己的兄弟因信主而得到改變,感到驚奇。所以她也受到吸引而歸向基督。

由於她想認識基督教,所以我們認識了她。她是常被心理問題所困擾,很容易便會神經衰弱。當我們開始熟悉的時候,我們看到她開始出問題,便邀請她來到我們的家,讓她有個可以服侍別人的環境。她起初是因為看到基督的仁慈而信主,重新生活,但她仍然有精神衰弱的問題,但神用這個軟弱把她轉化為一個代禱的女士。這個精神緊張的人,在祈禱的時候也是很緊張的,所以她開始為別人祈禱。她的軟弱成為了她的力量。不但會為別人祈禱,也會幫助別人。她常常到老人院跟老人家們說故事。所以當她每次瀕臨病發的時候,我們都會把她邀請到我們這裡,最後這個女士都沒有再發病了。

她的監護人是一名單身的人,她希望在她去世的時候不會負累任何人。她很貧窮的,有一天她沒錢乘車到教堂,便改為步行。在她過馬路的時候巴士司機看不見她,她便不幸被巴士撞死了,於是我們便幫忙處理她的身後事。她最初希望把遺體送到醫學院,但當得知其辦理手續是十分麻煩之時,她便改變主意,讓我們把她送到醫院安葬。當我們為她舉行安息禮拜時居然來了許多人,場面水洩不通。這些人聽到這個女士不幸去世時都前來悼念她。

一個貧窮、體弱、精神軟弱、晚年才信靠主的人居然能夠影響了這麼多人。到底發生什麼事呢?基督的愛澆灌在她的心中,以至她明白到要愛別人。她對這麼多人有愛心,所以在她去世之時很多人都前來送別她。

我們之所以會愛,是因為我們按著主的模樣去做,這是我們的天性。

我們要愛別人如愛自己一樣

第二個原因:我們愛是因為神的命令。世人有這麼多的需要,神便讓我們去滿足這些需要。所以福音書有三次指示我們去愛別人如同愛自己,這是神的命令。但神從來不會吩咐我們去做一些傷害我們的事。或許會有代價,而信基督教是要付代價的。但聖經告訴我們:當喪失生命時其實是得著生命。所以當我們幫助別人,就是這樣的。是的我們付出了,但神的賞賜會遠遠地超過我們所付出的。

美國有個宣教大會。我有四次曾在那裡主持大會,這些大會通常也是在聖誕節過後舉行的。有一年我準備在聖誕晚上離開,我十分緊張,因為我十分忙碌,而且長途飛行令人疲倦。但由於聚會每次都有約二萬個學生出席,亦有很多電台轉播,所以我不能出錯。星期天早上,我在禮拜堂講道直至半夜兩時,我要休息並有一個安穩的睡眠。大概15分鐘後,我有一些很貧窮的印度鄰居,他們有個小孩,家裡沒有燈。這時孩子肚子不適,大人們看不清楚藥物上的字,把不合適的藥物給了小孩服用,結果小孩更加不適了,於是他們跑到我的家求助。我得知這情況後立刻把他送到醫院。到達後因為他們很貧窮,我便留下陪伴著他們。當我

回到家中的時候,已經是翌日早上六時,再沒有時間再睡覺,所以我便出發講道。大會完結後,我吃過聖誕午餐便去睡覺了。我希望這個睡眠會沒有人打擾,便把門窗都關掉,讓別人以為沒有人在家中。大概五分鐘後,我被叩門聲所驚醒,應門後希望再次入睡。誰知,門外再次有人扣門。這次我真的動氣了,當然我沒有表現出來。這些人終於走了,我也不再可能在這個聖誕中午睡覺了,唯有跟兒女們玩耍吧。可是我真的很想睡覺,所以我在晚上到機場乘坐斯里蘭卡公司的航班,從哥林布一直到阿姆斯特丹。在三百多個座位中,只有五十個乘客,所以我能夠獨佔四個座位躺在上面。我從來也沒有嘗試過在飛機上睡得如此舒適。

主知道。當祂在半夜派人來叩門時,主已經知道這個航空公司生意淡薄。你知道嗎?當我們事奉主時,祂知道我們能夠支持多久,祂會供應我們力量來完成祂託付我們的事。所以這是神的命令

藉著愛心去認識神

第三,人如何認識神呢﹖就是藉著愛心。馬太福音五16:「你們的光也當這樣照在人前,叫他們看見你們的好行為,便將榮耀歸給你們在天上的父。」你看教會的歷史就知道,很多人是因為經歷了基督徒的善行而信主的。

告訴你一個故事吧。這是一個發生在南太平洋兒童院所發生的故事。有一名負責這個兒童院的宣教士叫John。兒童院內有一個小朋友是十分調皮,難以管教的。John千方百計、軟硬兼施地教導這個小朋友。有一天,這個小朋友因為犯了錯而受到John的責罵,小朋友很生氣,便打了John一巴掌。John一點也沒有生氣,因為他知道不能夠再做任何事了,他轉頭便走了。這個小朋友愈來愈壞了,最後也要把他趕走。

五、六十年過去了,有個老人家快死了,想信主,便找牧師來探訪他,這個老人家就是當年的小朋友。牧師跟他分享福音,這個人聽畢便願意相信主,接受洗禮。牧師問他:「你現在已經信了主,你需要改一個新的名字嗎?」他說:「好啊!就叫John吧!因為當年我打了John一巴掌以後,便發現了基督是怎樣的。」

人是藉著我們的善行,我們的仁慈來認識基督的。

因為愛是永恆

第四,是有所值的,因為愛是永恆。這個愛的果實最清澈可見時是在天上的時候。馬太福音廿五35-40說明了兩種人,其中綿羊就是能夠進入天國的人。主耶穌說:「因為我餓了,你們給我吃,渴了,你們給我喝;我作客旅,你們留我住;我赤身露體,你們給我穿;我病了、你們看顧我;我在監裡,你們來看我。」義人就回答說:「主啊,我們什麼時候見你餓了,給你吃,渴了,給你喝﹖什麼時候見你作客旅,留你住,或是赤身露體,給你穿?又什麼時候見你病了,或是在監裡,來看你呢﹖」主耶穌說回答說:「我實在告訴你們,這些事你們既做在我這弟兄中一個最小的身上,就是做在我身上了。」我們工作的果實,在我們返天國的時候才顯現出來。我想到時你也會驚奇,有時候有些人從來沒有人認識的,但在天上居然成為了教會的偉人,因為他們實踐了馬太福音主耶穌所教導的事。

在很多很多年前,在美國南部有位醫生,他是個基督徒。他認為神呼召他去為貧窮的人服務,所以他並不富有。他在一條貧窮的村落開設了一間診所做義診服務。後果這個醫生開給談戀愛、訂婚,也預備要到教堂行禮。突然他接到緊急召喚,有位說西班牙語的婦人難產需要醫生幫助。四圍只有他一個醫生,也沒有電話。這個醫生面臨一個大難題:舉行結婚典禮,或是幫助產婦呢?他最後決定去救人,最後救回兩條生命。然後他到新娘的家中,新娘十分生氣,她說:「要是舉行婚禮的當天也發生這樣的事,以後一輩子該怎樣過下去呢?。」然後便取消了婚約。

結果,這名醫生終其一生也沒有再次結婚了。他繼續在村落裡服侍別人,直至他年紀老邁而死。這個村落的人為他舉行了一場盛大的葬禮,那位曾經得到他幫助的婦人會時常為他掃墓,看看有沒有人為這位醫生立碑,結果一直都沒有。她對自己說:「我一定要做些事才行。」

所以有一天晚上,當所有人都睡覺了以後,她到了一間診所中找到一塊銅牌,然後她把銅牌帶走,並放在墳墓旁邊。第二天,有人經過診所,看到銅牌被陽光反射,那麼他就去看看是什麼東西。當他發現這個銅牌,看到上面的字寫著:「醫生已經搬到上面去了」。醫生已經在這個村落生活了七、八十年。但他將會在天國中永恆地活著。

我們愛,因為神先愛我們

在我小時候,有人在我的紀念冊中寫著這麼一句話:「只此一生,轉瞬飛逝。唯獨事奉基督,得到永恆。」我們愛,因為愛是永恆,我們要對人有仁慈,因為先蒙神的恩。

約翰一書四1:「我們愛,因為神先愛我們。」因為神的愛激勵我們,所以迫著我們去愛。在約翰福音十五章有個很美麗的進程:「我的喜存於你的心裡,並且喜樂能令你滿足。」主耶穌愛我們,我們心中有喜樂,而這些喜樂是充滿的。從這個愛的喜樂的力量,我們可從以下幾節中看到:「你們要彼此相愛,就像我愛你們一樣。為朋友捨命,沒有其他東西比這個愛更偉大。」首先喜樂,首先在心裡經歷神的愛,然後我們能夠去愛別人。如果你不是與神有緊密的相連去愛別人,這是一個很大的苦差。

然後,我要提出一些忠告。當你對別人好的時候,也要懂得提防某些事情。

第一, 你不是救世主,只有主才能愛所有的人。見到別人有需要,但不代表每一樣需要也要由你去滿足。因為你想把事情全都做完,這是令人吃不消的。所以這是第一樣事情。

第二, 最需要展露愛心的地方是自己的家。有些人只顧神的事情而不顧自己的家庭,有些人只顧自己的家庭而不顧別人。要兼顧行善和家庭是困難的事,所以我們要從中得到平衡。我相信對我們來說,平衡的生活就是我們的十字架。只做其中一樣是容易的,但同時兼顧便會顯得困難。

讓我分享一個我創作的故事,不過這個故事是由我的幾個經歷所改編而成的。這裡有位教會領袖,他是負責教會的差傳部。他主持一個星期六舉行的會議,同時他的兒子參加比賽並進入了決賽,決賽在周六下午四時舉行。這個父親進入了兩難狀態:他一方面希望能夠看到兒子賽跑,另一方面又不能缺席會議。

怎麼辦才好呢?星期六早上,他致電其他成員,提醒其他要準時出席,因為他要欣賞兒子的決賽。他這樣做了,並且提早完結了會議,趕到了會場。停泊車子後便向著兒子的方向跑去,雖然他跑得氣喘,也沒有停下,最終趕上了。他看到了兒子便向他說:「兒子,跑啊!」兒子看到父親的鼓勵,便盡力去跑,結果勝利了。父親立刻前去恭喜兒子,但父親喘氣比兒子更利害。當兒子看到了便問:「為什麼你也在喘氣呢?」這位父親回答他:「因為我前來的目的是要看你跑,所以看到你跑的時候,我也要一起跑。」

你現在明白了嗎?這就是我所說十字架的平衡生活。如果你要顧及自己,同時要顧及別人是困難的事,但我們決意要過這樣的生活。所以最基本展露愛心的地方就是自己的家。

第三, 要預備會受到傷害。要有愛,也要準備隨時會受到傷害。幫助別人時,或許你也會傷害。過去兩天,我們說到受傷的人有時候也有傷害別人。你去服侍一些受傷的人,他們停在痊癒以前也會傷害別人。所以我們要作出心理準備。

第四, 預備好別人不會心存感激。你記得嗎?主耶穌曾經治好了十個麻瘋病人,當中只有一位感謝耶穌。其實,這是一個嘗試。有時候,過了十年八載後,有人前來跟你說,某時某天你曾經幫助過我,但在那個時候你已經忘記了。更有些人你曾經幫助過他許多,但他還是一點也沒把你放在心上,這就是生命。如果他們也是這樣對待主耶穌,他們又會怎樣對待你呢?

第五, 小心別製造別人對你的依賴。換句話說,我們幫助別人時,是希望幫助他們自助。我們不只是盲目幫忙,而是要把他們從困境中帶出來。

第六, 你要從神領受力量。我們跟青年歸主協會的同工說:「我們的工作是要進入世界,當我們進入世界幫助別人,我們將會受到欺負。所以當你幫助別人,但別人攻擊你時,那麼你要回來,從主那裡得到力量,再回到世界中幫助別人,一直都這樣做。人會忘恩負義,會利用我們,但主耶穌永遠都是美好的。主耶穌的美好給我們新的喜樂。不管別人如何對待我們,主耶穌總是愛我們,所以我們要從主耶穌身上得力。

放棄細小的野心,全心追隨上主

我以一個常在教會中發生的悲痛場面來結束。這個青年人把生命交托給主,希望人生有個新的開始。你問他時他總說:「要服侍!要服侍!」他們總想為主而癲覆世界。但當他們年紀漸長,有了婚姻,他們要養妻活兒,有很多生活的困難。服侍再不是他們人生的一部分。最終,他們一點也沒有成就到青年時的夢想。

不要墜入這樣的陷阱,如果你已經墜入了這個陷阱,是時候回來了。基督徒的人生會是艱難的人生。但跟隨最偉大的領袖、回應最好的呼召豈非最美好的人生嗎?如果你為主而活,可能別人不會對你好,但我可以保證,跟隨主耶穌是不會苦悶的。為自己而活的人,往往也會感到非常苦悶。

有位基督徒曾經去信法國,他走遍巴黎的大街小巷,青少年人發出呼聲:「放棄你們細小的志願,去亞洲傳揚耶穌基督的福音吧!」今天這個呼召也來到我們的身邊,神呼召我們成就偉大的事,參與最偉大的事業。放棄你那細小的野心吧,追隨我們偉大的領袖。

我想向在座的各位發出邀請,就是重新委身事奉,成為神施愛的媒介。現在我們來祈禱吧。當我們祈禱過後,如果你想作這個立志,更新你們事奉的心志,或者成為傳道,或者成為宣教士,但神呼召我們都成為祂的僕人。如果你也希望更新志向,當我們祈禱後,起立吧。

我們禱告:「天父啊,我們感謝祢。我們是何等榮幸能夠成為祢的媒介,讓愛傳揚到這個世界。能夠參與這件偉大的事是何等的福氣。蒙召去追隨偉大的領袖,天父,我們願意放棄自己細小的野心,以至我們能夠全心全意地事奉祢。在學校、在大學、在政界、不管你呼召我到何處,作為全職的人,作為宣教士,我們願意立志委身事奉祢。我們禱告,便是蒙著你的呼召。這樣我們的回應,就得著祢的膏抹。奉耶穌基督的名禱告,阿門。」

晚堂奮興會(五) 費蘭度:徹底的仁慈

讓世界聽見基督教的聲音

你一次性或持續的支持,能讓任何人都能免 費閱讀《基督日報》的所有內容。

⽀持優質基督教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