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讀登山寶訓四大原因
曾金發牧師首先指出研讀此經文的四大原因。
首先,登山寶訓闡明成為基督徒的真義,指出門徒召命是徹底顛覆性的,要求我們完全降服於基督。他說:「救恩是白白賜給我們的,但成為一個門徒卻需要付上代價,以我們的生命來活出耶穌是主的真實。」
其次,曾牧師揭示神所命定的真幸福模式:「幸福不是從更美好的環境裡得到的,而是從更深的與神契合(alignment)中得到的。 與神契合就是與神的國度和祂國度的價值觀更深的聯合。與神契合不是以成就為基礎的,而是以身份作為基礎的。 」
他指出,「八福」表明蒙福關鍵在於我們「在基督裡的所是」,而非外在行為。正如魯益師所言:「除了神以外,再沒有幸福可言。 」因此,登山寶訓就是開啟真正幸福的鑰匙。
第三,強調重生的必要性。耶穌清楚指出,無人能靠己力活出基督徒生命,唯有在基督裡重生,得著新生命,方能活出蒙神喜悅的公義生命,這正是馬太福音6章33節「先求神的國和祂的義」的真義。
最後,登山寶訓將我們引向基督本身。曾牧師勉勵會眾說:「因為我們活在一個紛亂常使我們分心的世界,我們必須聚焦在耶穌身上。 」因耶穌不僅宣講寶訓,更親自活出寶訓教導,祂是虛心的人、使人和睦的人、為義受逼迫的人。信徒要正確理解寶訓,就必須專注於基督本身。
登山寶訓顛覆人類世界價值觀
曾牧師繼續講解,登山寶訓劃分為兩大核心部分:第一部分奠定天國的根基(馬太福音5:1-20),第二部分則深入闡述公義的真諦(5:21-7:12)。在第5篇二十節經文中,耶穌清晰揭示了天國子民應當具備的三個基本要素。
第一,展現基督徒感具有的「八福」,與世俗價值觀形成鮮明對比;第二,呼召要求信徒成為「世上的鹽和光」,不是為博取世人讚賞,而是為反射神的榮光;第三,要求的義超越法利賽人外顯的虔誠,重點在內心的更新變化。
曾牧師又引述20世紀英國福音派運動領袖鍾馬田牧師( David Martyn Lloyd-Jones )的話說明此點: 「登山寶訓正正與我們人類世界價值徹頭徹尾的完全不同,它是把我們的核心價值徹底的轉變;那是一個具顛覆性的徹底的國度,這國度具有顛覆性徹底的本質。而天國徹底的呼召,要成為『世上的鹽』、『世上的光』是告訴我們神期望我們能成為的,作為祂在世上的教會。」
世界充滿無聲戰爭 登山寶訓提供解決之道
曾牧師分析登山寶訓談論公義的部分時指,耶穌透過三個維度作了有力的說明。
在義與神的關係上,祂用六個「你們聽見......只是我告訴你們」的對比,將律法從字面提升至屬靈層面,如指出動怒即等同於殺人,揭示人心深處的罪性。耶穌給了三個靈性操練作為例子,強調施捨、禱告、禁食必須不是要「故意叫人看見」,而是發自內心真誠,他說:「登出寶訓……揭開我們屬靈生命的外衣,檢視我們生命內裡的真實狀況,因為登山寶訓不是要羞辱我們,而是建立塑造我們。」
在義與世界的關係上,耶穌在教導了關於金錢的事,吩咐人不要憂慮,將優先次序擺正,拒絕效法世界的憂慮,他說:「不要讓你所擁有的擁有了你自己,也不要效法這個世界去憂慮。耶穌重新調校我們屬靈的指南針,不要跟隨表面的基督教,不要只作個表面的基督徒。」
至於義與他人的關係,耶穌提醒要先除去自己眼中的樑木,才能看得清晰,以愛心與別人相處。
耶穌在登山寶訓最後的警告 曾牧師在結束講解登山寶訓時,強調耶穌最後提出的兩項重要警告:一方面要警惕假先知的迷惑(馬太福音7章13-23節),另一方面要建立穩固的信仰根基(馬太福音7章24-29節)。
曾牧師指出,末後世代將有許多假先知出現迷惑眾人,因此耶穌特別叮囑要謹慎檢視信仰根基,確保其穩固可靠。 而談到穩固根基的建立時,曾牧師說明耶穌所指的根基就是神的話語,特別是讓下一代在登山寶訓的教導中扎根於神話語的重要。 他提到撒但利用世俗價值觀來侵蝕年輕人的思想,例如追求享樂主義使他們感到心靈空虛;世俗主義則宣揚聖經過時,動搖他們的信仰;忙碌的生活使他們沒有時間靈修;家庭結構的解體導致子女對父母失去尊重。最後,世俗還扭曲了罪的定義,將惡行美化為善,讓人們在不知不覺中破壞了信仰的根基。 總結:靠著神的話語得勝 曾牧師重申,撒但正以各種詭計攻擊下一代,唯有神的話語才能抵擋這些攻擊,而耶穌在登山寶訓中教導了如何成為真正的基督徒以及蒙福的原因。
他最後說:「撒但讓人在罪中跌倒,但在登山寶訓裡,耶穌告訴我們,天國逐一反擊,因為十字架是得勝的,而神的子民被改變,教會得著活力,成為世上的鹽,世上的光,而在神的話語和福音裡,教會得著改變世界的能力,因為我們不再是受害者,而是在基督裡的得勝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