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会上形容年青人为"躺平族"、"啃老族"、"佛系青年"等,在信仰上青年亦被视为为"缺乏属灵动力的一群",许多人认为当代青年缺乏活力、生活方向与拼搏精神,认为现代年轻人很难委身于宣教。
然而,林俊仁牧师认为不单把这些现象单纯地归咎于年轻人的消极,认为高房价、高竞争压力及机械化的职场环境令许多青年却步,退而选择更低要求的生活方式。他提到儿子大学毕业后投身IT领域,充满热情地加入一家大公司。然而他很快发现自己处于高度机械化的职场环境,像工厂工人般每天重复单调的任务,缺乏创造性与人性化。最终因无法承受心理负担而选择离职。
他说:"现代年轻人并非单纯愿意躺平、摆烂,做一个佛系青年,用一种消极、随缘、不争不抢的生活态度过日子。严格说来,这更是一种社会文化下、经济发展中所带来的现象。"
年轻的热情需要肯定与引导
林俊仁牧师为与其责怪年轻人,或许更应从大环境出发,体谅并理解他们的处境与心情。他又认为,说现代年轻人缺乏热情是"不实的误解"。不管哪个年代,年轻人都对未来拥有强烈的渴望与理想:早期的年轻人可能对诸如音乐、社会运动有热情,现代年轻人将热情投于创业、科技创新、极限挑战或社交媒体的挑战。
林俊仁牧师深信,年轻人的热情并未因时代转变而消失:他们需要更多善的引导。他提到去年3月参加马来西亚长老会一个小型青年营会,打破了他对青年人的刻板印象。他惊讶于看到青年对信仰充满热忱,对神的呼召抱有强烈的兴趣,并且认真考虑是否献身宣教。其中数十位青年更立志献身。这颠覆了他对年青人存在"躺平文化"的刻板印象。
他认为这现象不是偶然的。Southern Baptist Convention 的青年营会、YMCA营会、Campus Crusade for Christ,以及 InterVarsity Christian Fellowship等营会都激发不少青年对信仰生命重新承诺,及愿意活出信仰,践行社会责任。"我们看到了年轻人信仰的活力,他们是非常简单和单纯的一群。他们和很多人一样,也想不枉此生!"
因此他邀请教会或差会共同努力,兴起年轻一代回应宣教使命。教会应创造接纳与关怀的环境,透过真诚的关系让青年感受到爱与重视,并提供安全空间让他们分享困难与疑问。
他又建议教会利用数位媒体、社交平台及创意活动,如音乐敬拜与剧场表演,吸引他们参与教会生活,以生动方式接触信仰和教义。最重要的是,教会需提供信仰培训,帮助青年透过圣经学习、信仰讨论和实践理解信仰,并在实践中激发他们对神的热爱与委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