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瑞龙:审视同性婚姻立法的"伪平权"论证及社会冲击

吴瑞龙:审视同性婚姻立法的「伪平权」论证及社会冲击
2013年,法国同性婚姻反对者走上街头抗议同性婚姻合法及同性领养权的法案。(图:Getty)

"同性婚姻平权"主张立法的论述被批评为"伪平权"、"伪命题"及"伪公义",并被认为可能带来社会不公与深远的负面影响。异性婚姻因具有自然繁衍后代的潜能,而同性结合则完全不具此一特性,两者在本质上并不相同。若强行赋予二者同等的法律地位,实为制造虚假的平等,因此被称作"伪平权"。

进一步而言,"同性婚姻平权"也被视为一个"伪命题"。若婚姻制度的设立仅是为了支持、鼓励或保障任何两人相爱,那么政府何以需要介入私人情感关系、并提供税务等福利优惠?事实上,婚姻制度的核心与社会繁衍及下一代的保护密切相关。《世界人权宣言》等国际公约仅将一男一女的结合视为应受保护的自然家庭基本单位,而同性婚姻并未被纳入基本人权范畴。欧洲人权法院亦多次否决将其视为一项基本权利,进一步显示其缺乏国际共识与法理基础。

法国在同性婚姻立法过程中呈现出深刻的社会分歧。2013年,法国通过《同性婚姻法》,准许同性结婚与共同收养子女,引发大规模反对运动。根据2010年法律规定,民众征集50万签名即可向经济、社会和环境委员会(CESE)提交诉求。反对团体成功收集超过69万签名,远超法定门槛,但CESE拒绝受理,引发民众强烈不满,认为政府漠视民意。2013年1月,巴黎爆发近百万人参与的大游行,抗议《同性婚姻法》及收养权合法化。2014年,巴黎行政法庭裁定CESE先前拒绝受理签名之行为无效,该判决被视为对反对阵营的某种平反,也突显出法国社会在此议题上的严重对立。民间组织“La Manif Pour Tous”进一步发起政治行动,推动市长候选人承诺维护传统家庭价值,包括废除同性婚姻及领养法、反对人工生殖技术等,获得基层广泛响应。

加拿大关于性取向与性别认同(SOGI)教育的争议同样反映出该议题在社会中引起的深刻对立。争论核心围绕父母权利、宗教信仰与儿童权益之间的冲突,并从课堂延伸至司法与街头。

例如,卑诗省父亲Robert Hoogland因拒绝承认其子女的男性性别认同并反对相关医疗介入,与司法系统发生严重冲突。法院批准其14岁子女接受性别确认治疗,并命令他必须使用子女认同的代词。他因坚持称孩子为"女儿",最终以藐视法庭罪被判监禁。Hoogland表示:"我看著一个健康的孩子被摧毁,却无能为力。"该案显示司法可能倾向支持子女的自主权——即使与父母意愿相悖。

2023年9月,加拿大超过80个城市爆发"百万儿童游行",反对者以"别碰我们的孩子"为口号,要求取消SOGI教育,主张性别教育应由家庭主导而非学校。另一方面,LGBTQ+支持者则强调SOGI教育对保护性少数学生至关重要。总理杜鲁多公开支持SOGI,谴责抗议中的仇恨言论,导致多个城市出现双方对峙,警方需介入维持秩序。

在政治层面,卑诗保守党承诺取消SOGI教育,批评该政策"过于分裂",并强调父母权利。执政的新民主党则坚持SOGI是反欺凌的重要措施,省长Eby批评反对阵营引入"文化战争"。这种政治对立突显出价值观在政策制订中的激烈冲突。

SOGI争议的本质是父母权利与儿童权益之间的平衡难题。反对者主张父母应拥有教育主导权,支持者则强调学校须提供包容环境以保护所有学生。加拿大社会仍在寻找尊重家庭多样性与保护性少群儿童之间的平衡点,这场价值观之争预计仍将持续。

若立法通过"同性婚姻",恐将带来进一步的社会问题。立法后,或将强制从幼稚园起向儿童灌输"两个爸爸/妈妈"的家庭观念,并将同性性行为正常化纳入课程。这可能剥夺父母拒绝子女接受该类教育的权利,压制反对意见,进而侵害思想、言论、良心自由,以及父母与儿童的基本权利,违背多项国际人权公约,最终导致深远的负面社会影响。

1 1
让世界听见基督教的声音

你一次性或持续的支持,能让任何人都能免 费阅读《基督日报》的所有内容。

⽀持优质基督教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