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三位基督徒律师包括:王辉律师、杨兴权律师、吕津勇律师、赵永林律师、陈建刚律师、李贵生律师、徐平律师、肖芳华律师、范标文律师、王红杰律师、张锦宏律师、徐炜瑾律师和张培鸿律师。他们受委托为被判刑的信徒作无罪辩护。他们纷纷从北京、上海、广州、河南、深圳、山东、贵州等地到平顶山协助。
据悉,此次是由张凯律师发起、基督徒律师参与为信徒辩护人数最多的一次。
对华援助会指出法庭应是公开审理,但60人的旁听座位只有14个给家属,其余的部份被警察占据,大部份更空著,引起庭外小批信徒家属曾一度鼓噪。基于公开审理原则,律师争取让十多名家属进去旁听。
基于案件是以信仰入罪,律师要求少更换一名有神论者加入合议庭,否则很难不让人感到不公平,但被拒绝。
当日审判长宣布该案将再次延期审理。
如何判定涉案教会是否邪教成案件焦点
涉此次教案的家庭背景为大陆具争议性的教派——"呼喊派"地方召会的聚会点。去年4月14日,平顶山巿叶县上百警察突击对该教会信徒进行了围捕,当场抓走52人,后检察院对其中7名信徒批准逮捕。
法院今年4月1日一判决中,以"涉嫌利用邪教组织破坏法律实施罪"对于7人宣判3至7年半不等的有期徒刑。被告信徒不服提出上诉,并托家属委托该十多名基督徒律师为他们作二审辩护。
案件的二审原定于7月4日开庭,但开庭前一天法院突然宣布延期,对开庭时间迟迟未公布赵永林律师、李贵生律师等逐多次查询及去信施压,要求法院公开开庭审理,信件包括《催促平顶山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开庭审理书》、《再次催促平顶山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开庭审理书---开庭审理与否不能『雾里看花』 》等都在微博上公开发表。
对华援助会表示,因这一案件在典型意义上涉及宗教自由、政教关系、对异端邪教的定义及判断、政府权柄的善用等复杂敏感领域,目前已引起海内外高度关注。
此次事件被定性为"教案"引来如此多的关注,是由于当局以打击邪教为名抓捕信徒,案件关键在于当局如何定性异端邪教。涉案教会属地方召会发展于50年代,代表人是李常受,是由倪柝声创立的小群教会而衍生出来的教会。他们不自称教会而自称"召会",聚会地方称"聚会所"。因聚会时常大呼"主啊"、"阿门"等而被称为"呼喊派"。
但召会几经分裂已演变出不同的面貌,大陆的召会亦是面目多样,难以单凭名字分辨。而信仰是否属异端或邪教,教外人更难以判断,亦因如此,13位基督徒律师要求审案法官必须加入有信仰者实属相当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