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三位基督徒律師包括:王輝律師、楊興權律師、呂津勇律師、趙永林律師、陳建剛律師、李貴生律師、徐平律師、肖芳華律師、范標文律師、王紅傑律師、張錦宏律師、徐煒瑾律師和張培鴻律師。他們受委託為被判刑的信徒作無罪辯護。他們紛紛從北京、上海、廣州、河南、深圳、山東、貴州等地到平頂山協助。
據悉,此次是由張凱律師發起、基督徒律師參與為信徒辯護人數最多的一次。
對華援助會指出法庭應是公開審理,但60人的旁聽座位只有14個給家屬,其餘的部份被警察佔據,大部份更空著,引起庭外小批信徒家屬曾一度鼓譟。基於公開審理原則,律師爭取讓十多名家屬進去旁聽。
基於案件是以信仰入罪,律師要求少更換一名有神論者加入合議庭,否則很難不讓人感到不公平,但被拒絕。
當日審判長宣佈該案將再次延期審理。
如何判定涉案教會是否邪教成案件焦點
涉此次教案的家庭背景為大陸具爭議性的教派——「呼喊派」地方召會的聚會點。去年4月14日,平頂山巿葉縣上百警察突擊對該教會信徒進行了圍捕,當場抓走52人,後檢察院對其中7名信徒批准逮捕。
法院今年4月1日一判決中,以「涉嫌利用邪教組織破壞法律實施罪」對於7人宣判3至7年半不等的有期徒刑。被告信徒不服提出上訴,並託家屬委託該十多名基督徒律師為他們作二審辯護。
案件的二審原定於7月4日開庭,但開庭前一天法院突然宣佈延期,對開庭時間遲遲未公佈趙永林律師、李貴生律師等逐多次查詢及去信施壓,要求法院公開開庭審理,信件包括《催促平頂山市中級人民法院公開開庭審理書》、《再次催促平頂山市中級人民法院公開開庭審理書---開庭審理與否不能『霧裡看花』 》等都在微博上公開發表。
對華援助會表示,因這一案件在典型意義上涉及宗教自由、政教關系、對異端邪教的定義及判斷、政府權柄的善用等復雜敏感領域,目前已引起海內外高度關注。
此次事件被定性為「教案」引來如此多的關注,是由於當局以打擊邪教為名抓捕信徒,案件關鍵在於當局如何定性異端邪教。涉案教會屬地方召會發展於50年代,代表人是李常受,是由倪柝聲創立的小群教會而衍生出來的教會。他們不自稱教會而自稱「召會」,聚會地方稱「聚會所」。因聚會時常大呼「主啊」、「阿門」等而被稱為「呼喊派」。
但召會幾經分裂已演變出不同的面貌,大陸的召會亦是面目多樣,難以單憑名字分辨。而信仰是否屬異端或邪教,教外人更難以判斷,亦因如此,13位基督徒律師要求審案法官必須加入有信仰者實屬相當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