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学术论坛"发布亲职教养研究:父母情绪对家庭影响大

第十届家庭学术研究暨论坛发表"父母亲职教养、家庭融洽与子女助人倾向"研究报告

「家庭学术论坛」发布亲职教养研究:父母情绪对家庭影响大
第十届家庭学术研究暨论坛发布亲职教养研究,来自青少年教育工作者、家庭工作者、学者、牧者等170人参加。(图:基督日报)
「家庭学术论坛」发布亲职教养研究:父母情绪对家庭影响大
香港树仁大学商业、经济及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李树甘博士讲解研究结果。(图:基督日报)
「家庭学术论坛」发布亲职教养研究:父母情绪对家庭影响大
维护家庭基金、基督教香港信义会社会服务部、香港明爱家庭服务于周一(23日)在香港树仁大学联合举办"第十届家庭学术研究暨论坛",来自青少年教育工作者、家庭工作者、学者、牧者等170人参加。会上并发布一项名为"父母亲职教养、家庭融洽与子女助人倾向"研究结果,发现家庭融洽在亲子关系中具有关键作用。

是次调查由香港树仁大学商业、经济及公共政策研究中心联合多间机构进行,旨在探讨父母教养方式与家庭关系如何影响子女的心理与情绪状态。

调查于2024年12月至2025年4月期间进行,收集了565对父母与子女分别填写的有效问卷。

父母问卷部分围绕教养方式,如曾否为子女行为制定规则、鼓励子女发展个人才能,以及家人之间能否保持耐心相处等问题;子女问卷部分则主要了解他们处理抑郁情绪的情况,例如是否对事物感到沉闷无趣,以及在测试心理韧性部分询问他们情绪低落时是否会特别照顾自己等。

此次研究有三项主要发现:1. 家庭融洽是一个最重要的中介因子,连结父母亲教养和子女心理韧性及助人行为;2. 改善家庭融洽,有助提升子女的精神健康和助人行为;3. 父母亲职教养与子女的心理韧性和助人行为有直接的正面关系。

家庭融洽度越高 子女心理质素越强

带领今次研究的香港树仁大学商业、经济及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李树甘博士解释,家庭融洽扮演著 "守门人"的角色,一方面能调节父母教养方式对子女心理韧性的影响,另一方面能缓冲父母情绪状态对子女精神健康的冲击。

而父母亲职教养及情绪状况不仅对家庭融洽、子女心理韧性等有著直接影响,同时亦有著间接影响。在直接影响方面,提高父母亲职教养有助促进子女的心理韧性、强化家庭融洽及增加他们助人倾向。而子女的抑郁情绪可能直接反映父母的抑郁情绪,家庭融洽则可能因父母的抑郁情绪而受到负面影响。

间接影响方面,父母抑郁情绪对家庭融洽有负面影响,继而影响子女心理韧性。父母抑郁情绪越高,则家庭越不融洽,子女心理韧性则越低。 相反父母亲职教养程度越高,则家庭越趋融洽,而子女心理韧性亦越高。

然而,父母亲职教养对子女心理韧性的正面影响,相比父母抑郁情绪对子女心理韧性的负面影响较大。因此李博士建议父母不要因自己的情绪起伏而忽略了亲职教养。适切的教养能促进家庭融洽,亦有助子女的精神健康。

他总结说:"融洽的家庭提供了一个平台,使父母能透过与其他家庭成员的互动,从而有利于子女的心理韧性与及更乐于助人。"

亲子关系犹如股市有波动

对于怎样在家庭强化亲子关系,李博士用经济学打比喻:就像股市有升有跌一样,亲子关系亦会时好时坏。短期的波动不必过分担心,因为很快就会回升,关键在于如何巩固家庭的长期稳定性。

他从反面让会众思考:"当子女回到家中,真正不能缺少的是甚么?是冷气还是父母的陪伴与支持?"李博士强调,子女感受到父母的关怀时便会回家,家人关系便得以巩固。

李博士又给父母"亲子贴士",鼓励父母多了解子女的交友状况,例如自然地与子女闲聊"你朋友最近过得如何",透过这类轻松的日常话题开启对话,子女往往会更愿意敞开分享自己的心事与想法,从而促进亲子间的沟通。

宗教信仰维护家庭价值观、巩固子女关系

李树甘博士会后表示,基督教信仰对维系家庭融洽和父母与子女关系发挥重要作用。李博士解释:"信仰强化父母的角色认同与责任感,使他们更重视婚姻承诺与家庭和睦,这种价值观自然对子女产生正面影响,加强他们对家庭的归属感。"

亲子关系上,父母在教养子女往往遇到挫折情绪陷入低谷,李博士认为父母与子女都难免经历情绪周期,但相信神会在家庭关系中动工、亲自介入其中,"信仰给予我们坚持的力量,正如圣经所言,靠主常存喜乐,家庭关系亦常存『起』与『落』,但上帝的恩典总在适当时刻赐予我们。"

李博士亦有一次与女儿发生争执掀动了情绪,后来父亲节带女儿往新界一同采摘荔枝后关系破冰,女儿回家后主动为他按摩多谢他的辛劳,最终彼此冰释前嫌。李博士说:"每一个家庭总有上帝的恩典,只是我们著眼在难处忽略了而已。"

论坛同步设有嘉宾回应及前线社工分享实战故事,本报将另文报导。

让世界听见基督教的声音

你一次性或持续的支持,能让任何人都能免 费阅读《基督日报》的所有内容。

⽀持优质基督教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