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霍華百年誕辰 各地教會舉辦紀念活動

香港紀念活動報名情況踴躍 今午專題講座告額滿

神學家潘霍華百歲誕辰週年,各地教會陸續舉辦系列的紀念活動,德、美等國的紀念活動則於昨日已開始,透過這位先賢的信仰遺產,再思委身基督的信仰如何落實於公共空間。台灣紀念活動早於去年10月率先展開。在香港,今天下午將有有關紀念講座。然而教新表示報名情況踴躍,此活動已告額滿。 迪特里希‧潘霍華(Dietrich Bonhoeffer)生於1906年2月4日德國布列斯盧,1945年4月9日因被控參與謀殺希特拉而被處死。39歲的一生,他的神學、屬靈生命與社會行動,影響後世深遠。他留下豐富的信仰遺產,諸如《聖徒相通》、《行動與存在》,以及被稱為三部曲的《追隨基督》、《團契生活》和《倫理學》等,這些關於基督信仰的著作不僅影響了當時社會對信仰的看法,而且將會繼續影響那些對抗趨勢潮流的21世紀基督徒。 在20世紀,民主自由和人權的觀念漸趨成熟,政教關係仍然是一個爭論的焦點。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納粹德國政教關係的緊張,帶來潘霍華等在這方面的重要反省。他在《倫理學》、《教會與猶太人問題》等文中論及政教關係,認為教會和政府是社會上分離而又互相關連的兩個個體,其中一方面試圖去佔有另一方面就忽視了神國與地上國的關係,就是教會約束政府,而政府又約束教會。 胡志偉牧師:全球將掀起「潘霍華熱」 胡志偉牧師在文章「記念潘霍華百週年誕辰」中認為,潘霍華的百週年誕辰,以及他去年的殉道60週年將令全球掀起「潘霍華熱」現象。 胡志偉牧師更指出,在97移民潮期間,一些牧者如余達心、楊牧谷、蔡元雲等均曾引用潘霍華「我必須與我本國的基督徒,一起度過我們國家歷史上這段艱難時期。假如我不能與我的同胞一起面對這時候的試煉,我就沒有權利參與戰後德國教會生命的重建。」這話,鼓勵香港教會留港。 此外他更表示希望用潘霍華他不畏納粹強權、身體力行的美善精神勉勵信徒,在政策問題、貧富懸殊、同性爭權問題、種族矛盾、禽流感與各種天災頻仍的環境下,帶著盼望迎接新年,在黑暗中繼續前進。 台灣率先舉辦紀念活動 台灣率先舉辦潘霍華的紀念活動。中原大學宗教研究所與校園福音團契在05年10月份開始陸續舉辦多場的展覽、系列講座和座談會等,包括講解「潘霍華思想遺產與二十一世紀神學」、介紹潘霍華著作和導讀、潘霍華生平圖片展和說明,以及座談會分享「潘霍華思想對我們的信仰意味著甚麼」。此外還出版潘霍華著作及有關書籍,包括「潘霍華與追隨基督的人」和「納粹時代的神學家:潘霍華」專輯,還有一場國際學術研討會,題為「基督與世界 - 潘霍華與漢語神學」等。 香港紀念講座今午舉行 香港教會更新運動和基道出版社將於今天﹙2月4日﹚下午2時半假香港浸信會神學院應用神學教育中心(九龍旺角弼街56號基督教大樓8樓)舉辦「潘霍華百周年誕辰紀念講座」,題為「基督進入世界—潘霍華的社會倫理」。屆時將以影音介紹潘霍華的生平,並由浸神研究潘霍華神學的教授鄧紹光博士主講專題訊息,胡志偉牧師將作回應。
讓世界聽見基督教的聲音

你一次性或持續的支持,能讓任何人都能免 費閱讀《基督日報》的所有內容。

⽀持優質基督教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