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福增大斋期主日崇拜释"舍"与"得"的吊诡性

邢福增大斋期主日崇拜释「舍」与「得」的吊诡性
邢福增院长。(图:香港中文大学官网)
香港中文大学崇基学院神学院院长邢福增在2月25日崇基学院礼拜堂于大斋期第二主日崇拜中证道,主题为"舍与得",指出在上帝国度里基督徒要学习舍弃为"他者"而摆上。

邢福增引用199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贝克(Gary Becker)对人类行为的解释, 人生的抉择都是以经济的角度,基于"得"与"失"来考虑。但被问及传教士作出自我牺牲的原因,贝克指基督徒都是受"得"与"失"的标准定律影响,为得到别人的赞扬和尊重。

跟随耶稣付代价却彰显上帝国度

邢福增以马可福音第8章宣讲门徒跟随耶稣需要面对"得"与"失"。当耶稣追问门徒:"你们说我是谁?"彼得说:"你是基督"(可8:27-30) 彼得似乎讲出标准答案但并不知道"基督"的真正意思。耶稣却跟门徒讲述关于"基督"的身分:"人子必须受许多的苦,被长老、祭司长和文士弃绝,并且被杀,三天后复活。"(31节下)。到了耶稣在山上改变形象,彼得就兴奋觉得"我们在这里真好"(可9:5)却被耶稣责备:"千万不可如此"(太16:22)。

邢福增指出,"彼得和门徒跟从耶稣被祂的教导吸引,但他们也在计算得失,我舍下所有来跟从祢,到底得到甚么?"他指门徒跟从耶稣以为能够得到许多好处。但耶稣要校正他们的心态。耶稣甘于忍受人世间的苦难,正是体会上帝心意的表现。因为祂清楚知道自己的目的与使命即使受苦,"人子为了救赎世人的罪,使罪人在上帝面前得称为义,是必须要受苦的。受苦是『舍』己,却使罪人『得』著新的生命。福音正是充满著这种吊诡的张力:为了别人(他者)而舍弃自己,正是得著生命。"

邢福增解释,在马可福音8章35至38节,耶稣进一步作说明这种生命的"吊诡性"。

"因为凡要救自己生命的,必丧失生命;凡为我和福音丧失生命的,必救自己的生命。"(35节)邢福增指,耶稣从体会人的意思来"救"自己,其实是"丧失"自己。相反,体会上帝的意思("为我和福音")好像换来"丧失"自己,却吊诡地是"救"了自己。

"人就是赚得全世界,赔上自己的生命,有甚么益处呢?"(36节)他指:我们体会人的意思,无疑可以"赚得"全世界,但代价却是"赔上"自己。

"人还能拿甚么换生命呢?"(37节)邢福增说,耶稣所指的"生命",不是"性命",而是"自我"。体会人的意思是扭曲了的"自我"。一个真正完整的"自我",必须是按著上帝的心意而活的生命。

"凡在这淫乱罪恶的世代,把我和我的道当作可耻的,人子在他父的荣耀里与圣天使一同来临的时候,也要把那人当作可耻的。"(38节)邢福增认为,「跟从耶稣作主门徒会被这个淫乱罪恶的世代视作可耻」,因为这个世代希望每一个人都只为自己而活。所以背起十字架既是各人付上不同的代价,但同时也是代表门徒群体一起彰显出上帝的国度。」

中国老牧师的失与得

邢福增分享一位中国老牧师的生命见证,1957年被打为中央级别的五位基督教界右派之一范爱侍牧师。他刚于2月17日凌晨安息主怀,他在回忆录中记下一生难忘的痛苦经历:

邢福增指,在1957年11月6日晚上,范爱侍牧师上到会议场地的天台打算跳下去,了结人生,就在此时,他想起自己的蒙召与事奉,"今壮志未酬,卷入了政治运动,背上了滔天罪名,功尚未成,我即去乎?"

范爱侍忽然想到神子耶稣受撒旦试探的一幕:"撒旦曾诱使祂『从殿顶上跳下去』时,耶稣洞悉其诡计,斥其『退去』!我想,我该效法救主的脚步,悬崖勒马。从而避免了悲剧的发生。但为此,我付上了沉重的代价,无情的挨批、痛苦的改造、屈辱的人生、艰难的岁月……。"

邢福增称,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范爱侍在1978年5月获平反,"如果范爱侍牧师预知他需要忍受22年,他大概不能熬过这8,030天。但他却是在靠著上主,一天又一天地熬过。他真的丧失了许多、赔上了许多,但吊诡地在上主的国度里却救了自己、赚了及得著更多。"

最后,邢福增指一些为改变社会而选择公民抗命的被囚青年人或流亡者,与边缘弱势者同行,看似"舍弃"却是为了"他者"而摆上。

他鼓励信徒在大斋节期再思生命,所持守"主和主的道"是甚么?舍了甚么?得了甚么?

让世界听见基督教的声音

你一次性或持续的支持,能让任何人都能免 费阅读《基督日报》的所有内容。

⽀持优质基督教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