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所講的「城巿質素」是指合上帝心意的城巿,即是委身上帝的應許的城巿,捨己的城巿,祝福的城巿。他補充,「不是損人利己,為自己爭取最大的利益的現今世道,而是藉子孫祝福萬國萬族,是無私的一族,是有國際視野,有全球公民意識的一族。」
這於1973年成立、相當本土化的青年事工機構以發行青年人刊物《突破雜誌》及《突破少年》而為人認識。成立後兩年,即成立輔導中心,開青少年專業輔導先河,同年亦進入大氣電波,在商業二台作廣播節目。
突破機構吸引青年人的其中一個原因,相信是他的領導者對青年人加以信任,往往相信他們不是人們口中所說的頹廢的一代。梁永泰表示,他們會與青年人一起探討和思考香港的未來發展,還要先思考香港的核心價值,例如香港的發展模式、土地政策、保育文化、港人的身份定位、年輕一代如何參與建設香港這城市等等。他又表示自己深信青年人是建設社會的楝樑。
突破機構的其中一個靈魂人物、創辦人之一的蔡元雲醫生對「突破」有另一種演繹。他認為突破是一個「城市青少年的生命工程與文化更新運動」。他補充,這「運動」的啟動者是基督,讓上帝呼召並感動青年人參與祂的運動。
今天,「突破機構」為不少人熟悉,其陽光、活潑又有青春氣息的形像對青年人有相當的吸引力。在教會年青人流失率高的時代,突破對年青人仍然有相當的吸引力,當中除了非常切合年青人口味的形像、多元化的事工外,他們幫助青年人尋找自己人生意義,並且鼓勵青年人關心社會。
突破這方面可說是非常成功,他們光是青年義工就有上千人。不單如此,他們表示,新一代的同工亦已逐漸參與帶領機構的工作,不少教會望塵莫及。
在這些以上,他們的同工亦充滿從信仰來的熱情,以基督的愛去愛年青人。一位突破的青年義工吳詠恩寫了一篇《我在,為了承傳》的文章,她的心聲或許能解開「為什麼突破吸引青年人」的謎團。
她寫道:「我與許多青年人無異,有過無方向丶無自信丶無立場的時候,但當年的同工一開始就已經看好我的生命,與我同行。她並非用許多教導我的說話,反而以生命作我學習的榜樣,並肯定我的價值,為我建立自信,她對我的愛與肯定真實地呈現天父對我的愛,直到今天仍影響着我。」
她寫道:「『生命影響生命』非單用言語表達和傳遞,以真實的生命去影響別人,就是「突破」最吸引的地方。」「為了主恩,傳承下去,故我在!」
為紀念40周年,突破製作了《LIGHT》特刊,縷述「突破」在這40年來,如何立足香港本土,與香港、與青年人,一起在時代的轉變中同行。這達100頁的特刊以免費書的形式與公眾分享,連結按此: http://www.breakthrough.org.hk/pages/40anniversa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