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教育起义:"安全套教育"有被淘汰之势 編輯室 2012年5月2日星期三 下午5:54 由于婚前性行为、未婚怀孕、堕胎和性病等社会问题日益严重,教育孩子正确的性观念便是各政府的重要任务。 安全性教育无助减低青少年性问题 美国主要采用"全面性教育",全面性教育又名"安全性教育",是一套针对儿童的性教育课程,由7岁开始,16岁才完成,老师会分阶段教导他们月经、性交、避孕、授精、怀孕、青春期、性病、同性恋以至婚前性行为的知识,事实上,此教育变相鼓励学生进行性行为,告诉他们只要避免染性病及"搞出人命"(怀孕)便可。 安全性教育实施近二十年,但青少年的性行为带来的问题却没有减轻。而一项研究亦足证安全性教育有需要被取缔。据Probe Ministries International(国际宣教侦察部)主席Kerby Anderson(克尔比•安德森)的著作Sex Education(性教育),任何采用全面性教育的国家的婚前性行为比率都大幅增加,例如在2002年瑞典的婴儿有超过一半不是在婚姻关系中出生;近九成的青少年曾有婚前性行为,比率为全球最高。 贞洁教育冒出头来 有见及此,近年开始流行的"贞洁教育"备受关注。贞洁教育强调"守贞",由中学开始不单让青少年明白性行为与婚姻的关系,还会邀请他们承诺婚后才有性行为,并于许诺卡上签署作实,老师更建议学生找亲友一同在许诺卡署名作证。 2004年美国的青少年健康纵向研究发现曾许诺守贞洁的青少年有较低程度的性活动和较良好的生活形态,他们更少在高中时期发生性行为、拥有较少的性伴侣,未婚怀孕的数字亦更少。2008年四月美国传统基金会(Heritage Foundation)的报告也指出贞洁教育能延缓青少年初次性行为的年龄。 虽然贞洁教育曾被批评忽视避孕的重要,但美国儿科医学会指贞洁教育并不反对使用避孕套,认为守贞已排除避孕套的需要。 2004年的左格比民调(Zogby Poll)指,约有百分之九十的人和美国儿科医学会一样反对全面性教育,认为仅强调避孕会令青少年以为只需顾及安全,进行多少次性交也没有问题。反而贞洁教育不仅能延缓性行为,更帮助青少年建立正面的人格特质、订立长期目标,并发展健康的情感关系。 香港性教育15年未变 香港性教育会主席黎定基指,本港青年发生性行为及性侵犯案件有年轻化趋势,建议当局全面改革现行保守、只讲男女生理结构异同的压抑性性教育,应以引导方式,教导青年如何处理性需要及如何应付发生性行为后的问题。 香港虽然没有推行全面性教育,但亦鼓吹相近的意识。香岛中学辅导老师白志安指过往政府近年由倡议青少年不应发生性行为转为宣传安全性行为,易令学生误以为是鼓励性行为。 为有学校尝试打破传统性教育。香岛中学就请来性教育专家向学生讲解性知识,也在日常课堂渗入性教育,如初中的科学及中四、五的生物课除按课本讲解避孕知识外,老师亦会特别正确的性价值观。 香港一直沿用教育局在1997年制订的《学校性教育指引》至今,青少年涉及风化案有增无减,学者批评指引太落后,应尽早改革。现在是时候讨论采取哪一种教育了。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