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東話演繹聖經緣起
有關項目源於2016年,基督教會九龍活石堂吳錫泉牧師在堂會推動「讀經馬拉松計劃」,鼓勵弟兄姊妹在四年內閱讀整本聖經。然而,四年的努力過後,吳牧師發現許多信徒在理解經文方面仍存在障礙。雖然大家能閱讀聖經,但對於其深層的意義掌握不足,並驚覺這主要源於對聖經歷史和文化的知識匱乏、以及書面語聖經與廣東話之間的距離感。
於是吳牧師發起一項具創意的計劃,讓弟兄姊妹用廣東話演繹聖經,他的想法是「如果我們能夠用廣東話將聖經演繹出來,弟兄姊妹會更易於理解,神的話語將更能進入他們的心中。」
廣東話版聖經非一般朗讀版本
與現有的眾多廣東話聖經的朗讀版本不同,活石堂錄製版本是以戲劇化的形式呈現出來,通過角色的聲音與情感的演繹,讓聽眾感受到經文背後的故事。
吳牧師指出,聖經的翻譯與錄製不僅僅是為了創造一個新的產品,更重要的是建立一個與神話語親密連結的社群,讓參與的弟兄姊妹在過程中反思每一段經文,深刻理解其中的意思。這一計劃希望喚起更多信徒對聖經的興趣,並鼓勵他們主動參與讀經的過程。
計劃被質疑 人力資源的挑戰
然而,推動這一計劃並非易事。吳牧師最初分享此構想時面對不少質疑的聲音,被批評為「不切實際的夢想」。然而,他的信念並未動搖,隨著計劃的推進,他開始與遠東廣播、香港威克理夫和「聽信真道」等機構建立合作,這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了計劃的可行性。
在實施過程中,他們首先進行了試驗,確保錄製的方式和流程順暢。由於錄製涉及到的角色眾多,吳牧師發現,要找到足夠的人手參與演繹是一個挑戰。例如,需在《約書亞記》中處理20多個角色的演繹,而在《列王紀》中,則需要處理130個角色,這對於團隊組織和人力資源是一大考驗。此外,經費的缺乏和時間的限制也使得項目推進受到了影響。
透過不斷的排練和錄製,團隊成員也面臨了各種技術挑戰。在錄音室中,眾人的聲音交替著,難免會出現犯錯或表現不如理想的情況,這不僅考驗著參與者的專業性,也讓每個人深切體會到準備工作的艱辛。
在翻譯的過程中,團隊還需平衡意譯與直譯之間的困境,使廣東話的演繹既自然流暢,又能保留原文的意義。項目核心成員活石堂的李晶傳道指,「文化的翻譯」往往比文字的準確性更有挑戰性,尤其是在面對現代讀者需求的時候,找到合適的語言來表達聖經的教義便顯得尤為重要。
未來展望 : 八年內完成舊約聖經錄製
雖然項目的未來充滿未知,吳牧師和李傳道在這個追夢的旅程中,仍然充滿希望。他們希望在八年內完成整部舊約聖經的錄製,並希望能藉此機會,讓更多弟兄姊妹能夠一起參與,感受神的話語在他們生活中的力量。
對於即將來臨的人工智能技術帶來的潛在影響,他們認為,雖然科技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輔助翻譯工作,但人與人之間的互動與理解仍然不可缺少。吳牧師強調,最寶貴的便是人的參與,這是機械所無法替代的。
最終,這個錄製計劃不僅是為了創造一個新的聖經版本,更是希望鼓勵信徒深入神話語的世界,並與其他肢體一同成長,完成神的使命。
活石堂的廣東話戲劇版聖經可以在Soooradio「粵聽越靈」廣東話讀聖經節目收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