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該次調查由香港基督教協進會與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神學院合作,委託香港中文大學香港亞太研究所電話調查研究室進行,於2021年7月5日至8月31日以電話隨機抽樣方法,成功訪問2,013名18歲或以上操粵語或普通話香港市民,回答17條問題。
目的了解香港基督教人口及市民對香港基督教的觀感,並從三方面探討:(一)市民的信仰背景;(二)對香港基督教不同層面的觀感和變化;(三)對香港前景看法和移民意向。基督教協進會前義務總幹事王福義長老、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神學院院長葉菁華教授簡介報告內容。
市民對基督教印象:四成正面 辦學佔多
結果顯示,約四成(41.5%)市民對香港基督教的整體印象正面,按次序為:「辦學」(52.7%)、「提供社會服務」(49.5%)、「宣揚福音」(32.3%)。調查亦顯示,沒有宗教信仰的香港市民佔多數(58.6%)。
宗教信仰方面,基督教佔最多(17.2%)、佛教(10.5%)、拜神或傳統中國民間信仰(6.9%)、天主教(5.2%);從345位基督徒受訪者中,所屬宗派佔人數比例最高為浸信會(19.7%),其次是獨立堂會(15.9%)。
未來兩年移民只佔一成多
在疫情期間,佔24.4%基督教徒沒有參與網上崇拜,52.6%參與一間教會的網上崇拜,17.6%參與兩至五間教會的網上崇拜,4.2%參與超過五間教會的網上崇拜。調查又顯示,近半(49.7%)受訪者對香港未來前景感到不樂觀,而14.3%受訪者打算未來兩年內移民。
在答問環節不少與會者提出多項建議,期望調查結果有助日後教會制定發展方向。談及信徒離開堂會現象時,有來自天主教姊妹表示,天主教徒亦有離開教堂,但有不少加入參加高階的訓練,相信未來能讓信仰改變教會。
《香港市民對基督教觀感調查報告2021》發佈會於11月10日在香港中文大學舉行,超過70位來自不同屆別人士出席,包括不同宗派教會、基督教機構、神學院代表等。




